第35章
看着这么多的东西,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么多东西那是非常稀罕了。
哪怕是自家院子里种的,那也十分贵重。
苏软软眼睛有些酸,眨了眨之后,这才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眸子看向傅闻璟,“牛嫂子家几个孩子?”
“三个,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上小学了,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小闺女好像才三四岁。”
“现在不是暑假吗?”
就算是七十年代,也是有暑假的啊!
暑假还要上学吗?
“文化课是不上课了,但是他们要锻炼身体,每天上午都要去三个小时。”
“!!!”
苏软软内心十分震撼,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大院儿里的孩子,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卷了。
“三个小时...八点出门,这个时候也应该回来了,我拿点刚刚买的点心和糖果过去。”
傅闻璟笑着点头,“好,你去吧!我把碗筷和刚买的盆都洗一下。”
第47章 新家的第一顿饭,西红柿鸡蛋捞面
苏软软转身进了东屋,同时打开了淘金金的面板,搜索水果糖。
万能的淘金金丝毫没让苏软软失望,很快就找到了和她买的这些水果糖一样的,都是用玻璃纸包着的。
苏软软迅速下单,片刻间就收到了货。
包装纸上没有任何特殊的字样,拆开一个看了看里面,糖果上也没有特殊的纹路和字符。
确定没什么问题后,苏软软这才重新把糖包好,和之前买的混在一起。
苏软软是拎着篮子进来的,直接抓了大半斤糖在篮子里。
拆开包麻花的油纸,拿出一半来,又把桃酥也打开,拿了六块桃酥放进了装麻花的油纸包里。
把手里的麻花放下,苏软软这才拎着篮子往外走。
出了大门左转,没走多远就到了牛桂芳家门口。
大门是敞开着的,院子里有两个男孩儿正蹲在大盆边上洗脸洗手。
还不等苏软软往里走,就见牛桂芳拿着毛巾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
牛桂芳一眼就看见了苏软软,“软妹子,你咋过来了?是有啥事儿?”
“嫂子。”苏软软说着就往院子里走,“没啥事儿,我就是把篮子给嫂子送过来。”
牛桂芳此时已经到了苏软软面前,闻言伸手就去接篮子,“这还值当你专门跑一趟——这篮子里是啥?”
“没啥,我这不是上午去百货大楼了吗,买了点糖果点心,给正军他们兄妹几个,也能甜甜嘴儿。”
“你这哪是几个,给他们一人一个就行了——”
“嫂子!”苏软软正色,“嫂子拿我当外人了是吧?那我可不敢找嫂子要菜种子,也不敢让嫂子带着我去打鸡苗了。”
牛桂芳无奈的看着苏软软,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行,那我就收下了。你这妹子,名字怪软,性子可真是一点都不软。
正军,正旗,正红,赶紧谢谢你们婶子。”
牛桂芳的老公姓肖,叫肖爱国。
肖爱国给他的三个孩子取名,分别叫肖正军,肖正旗,肖正红。
都是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
三个孩子是第一次见苏软软,都好奇的看着苏软软。
在知道苏软软给他们糖和点心之后,异口同声的笑着道谢,“谢谢婶子!”
苏软软温柔的看着三个孩子,“可真乖,不用谢。嫂子你忙,我也回去做饭去了。”
“行,你去吧,等下午我去找你。”
“好嘞!”
从肖家出来,苏软软这才一身轻松的回了家。
她才刚穿来没多久,还不太习惯这个时代人们的热情,总想着有来有往,不想欠别人什么。
哪怕知道牛桂芳是好意,也没想着要什么回报,但她还是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回点礼,不论多少,总好过白白接受别人的馈赠。
进了院子,苏软软顺手关上了大门,这才快步进了厨房。
厨房里,傅闻璟已经把该洗的碗筷盆都洗干净了,灶膛里也已经烧起了火,锅里也添了水。
“媳妇儿,咱们中午吃啥?还需要我做点啥?”
“你可真能干!”
苏软软赞了一声,而后想了想道,“有番茄有鸡蛋,天气也热,干脆做个番茄鸡蛋捞面吧,再切点黄瓜丝儿进去,配着咱们带来的咸菜和大酱,肯定好吃。”
傅闻璟连连点头,“一听就知道好吃!那我和面,媳妇儿你切菜。”
苏软软有些诧异的看向傅闻璟,“你还会和面?”
“不会,但我会学,媳妇儿你告诉我怎么和。”
勤学好问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品德,苏软软也没打击傅闻璟的积极性。
“好啊!先舀半瓢标准粉,再舀大半瓢黑面,在里面加一撮盐,多次少量的加水直到把所有的面粉揉在一起。
面不能太硬,不然一会儿擀不动,也不能太软,不然会煮成面汤。”
家里是有擀面杖的,粗细各一根,傅闻璟说是和刀一起买的,只是买回来这么长时间,也一直没用过。
早上傅闻璟就把擀面杖和案板洗了一遍,放在院子里晾着,现在刚好可以拿进来用。
虽然是第一次和面,但是傅闻璟却和的有模有样的。
不知道是傅闻璟的学习能力强,还是他的力气比较大,竟然一次就把面给和成了。
苏软软伸手在面团上戳了戳,这个面团对她来说有点硬了。
但看着傅闻璟擀面那利索劲儿,就知道对傅闻璟来说刚刚好。
怪不得都说手擀面要手劲儿大的人来做,才会更加的好吃有嚼劲儿。
没那个力气,就是能揉出这样的面团,也擀不成面条。
看着傅闻璟已经擀上面条了,苏软软也没耽误时间,洗了番茄,切好放进大碗里,又摘了一小把的豆角,最后切了葱姜,全都放在一旁备用。
一个灶台是两口锅,前面一口大锅,后面一口小锅。
苏软软把小锅里的水盛到大锅里,让它继续煮,等小锅烧干,往里倒了一层油,这才把两个搅拌好的鸡蛋倒了进去。
鸡蛋想要好吃,一定要多放油,不然鸡蛋就糊锅了,也失去了原本的香味。
鸡蛋一定行,就被苏软软盛了出来。
此时锅里还是油汪汪的,不用另外放油,直接把葱姜放进去翻炒。
等葱姜爆香,就把番茄和豆角放进去煸炒,最后放进去鸡蛋,撒点烟,倒一点酱油,加水。
两个人吃的面条份量不多,傅闻璟的力气又大,擀的也快,苏软软这边刚把菜炖上,他也拿着刀切面条了。
面条都被切成了韭菜叶粗,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抖开,根根分明,一根都没断。
大锅里的水这时也开了,傅闻璟把面全都放了进去。
苏软软趁着这个时间洗了一根黄瓜,把黄瓜切成丝儿备用。
面条滚三遍就熟,捞出来过一遍凉水,分别盛在那两个黄色的小搪瓷盆里。
浇上番茄鸡蛋的浇头,码上黄瓜丝儿,再放一勺子大酱。
这样一小盆面条看起来色彩丰富,喷香诱人。
哪怕还没吃,傅闻璟就已经连连夸赞了起来,“媳妇儿这手艺可真好,和大厨一样了!”
第48章 玉米碴子换鸡崽
“还没吃呢,就先夸上了。”
“不用吃,只看着卖相,就知道肯定好吃。”傅闻璟笃定的回答。
没人不喜欢听甜言蜜语,苏软软当然也不例外,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笑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赶紧吃吧,一会儿坨了就真的不好吃了。”苏软软催促道。
虽说手擀面不是那么容易坨,但最好也是在刚做好的时候吃。
“媳妇儿你别只说我,你也赶紧吃。”
苏软软冲着傅闻璟笑了笑,并没再说话,只拿起筷子开始拌面。
像是这种加了大酱的面,那一定要拌匀了再吃。
和面的时候,用的黑面多,标准粉少,因此擀出来的面条颜色也偏深一些。
虽然没有白色的面条那么好看,可是面条表面光滑,几乎每一根的粗细和宽度都差不多。
不仅面香十足,还十分的爽滑有嚼劲儿,很是弹牙。
只吃了一口,苏软软就惊讶又赞赏的看向了傅闻璟,“没想到你还挺有擀面的天赋的。”
“那以后家里的面条都我擀。”
“好呀!”
两人吃面的小盆,原本是买来盛汤或者盛猪油用的。
没想到还没用上,倒是先用来吃面了。
可是不得不说,用这样的小盆吃面是真的爽。
不管加了多少浇头,酱和黄瓜丝,都能轻而易举的拌开。
苏软软正在心中感叹着,就听到了傅闻璟说话了。
“这小盆用来吃面是真好,等下个月再买两个,专门用来吃面。”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么多东西那是非常稀罕了。
哪怕是自家院子里种的,那也十分贵重。
苏软软眼睛有些酸,眨了眨之后,这才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眸子看向傅闻璟,“牛嫂子家几个孩子?”
“三个,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上小学了,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小闺女好像才三四岁。”
“现在不是暑假吗?”
就算是七十年代,也是有暑假的啊!
暑假还要上学吗?
“文化课是不上课了,但是他们要锻炼身体,每天上午都要去三个小时。”
“!!!”
苏软软内心十分震撼,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大院儿里的孩子,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卷了。
“三个小时...八点出门,这个时候也应该回来了,我拿点刚刚买的点心和糖果过去。”
傅闻璟笑着点头,“好,你去吧!我把碗筷和刚买的盆都洗一下。”
第47章 新家的第一顿饭,西红柿鸡蛋捞面
苏软软转身进了东屋,同时打开了淘金金的面板,搜索水果糖。
万能的淘金金丝毫没让苏软软失望,很快就找到了和她买的这些水果糖一样的,都是用玻璃纸包着的。
苏软软迅速下单,片刻间就收到了货。
包装纸上没有任何特殊的字样,拆开一个看了看里面,糖果上也没有特殊的纹路和字符。
确定没什么问题后,苏软软这才重新把糖包好,和之前买的混在一起。
苏软软是拎着篮子进来的,直接抓了大半斤糖在篮子里。
拆开包麻花的油纸,拿出一半来,又把桃酥也打开,拿了六块桃酥放进了装麻花的油纸包里。
把手里的麻花放下,苏软软这才拎着篮子往外走。
出了大门左转,没走多远就到了牛桂芳家门口。
大门是敞开着的,院子里有两个男孩儿正蹲在大盆边上洗脸洗手。
还不等苏软软往里走,就见牛桂芳拿着毛巾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
牛桂芳一眼就看见了苏软软,“软妹子,你咋过来了?是有啥事儿?”
“嫂子。”苏软软说着就往院子里走,“没啥事儿,我就是把篮子给嫂子送过来。”
牛桂芳此时已经到了苏软软面前,闻言伸手就去接篮子,“这还值当你专门跑一趟——这篮子里是啥?”
“没啥,我这不是上午去百货大楼了吗,买了点糖果点心,给正军他们兄妹几个,也能甜甜嘴儿。”
“你这哪是几个,给他们一人一个就行了——”
“嫂子!”苏软软正色,“嫂子拿我当外人了是吧?那我可不敢找嫂子要菜种子,也不敢让嫂子带着我去打鸡苗了。”
牛桂芳无奈的看着苏软软,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行,那我就收下了。你这妹子,名字怪软,性子可真是一点都不软。
正军,正旗,正红,赶紧谢谢你们婶子。”
牛桂芳的老公姓肖,叫肖爱国。
肖爱国给他的三个孩子取名,分别叫肖正军,肖正旗,肖正红。
都是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
三个孩子是第一次见苏软软,都好奇的看着苏软软。
在知道苏软软给他们糖和点心之后,异口同声的笑着道谢,“谢谢婶子!”
苏软软温柔的看着三个孩子,“可真乖,不用谢。嫂子你忙,我也回去做饭去了。”
“行,你去吧,等下午我去找你。”
“好嘞!”
从肖家出来,苏软软这才一身轻松的回了家。
她才刚穿来没多久,还不太习惯这个时代人们的热情,总想着有来有往,不想欠别人什么。
哪怕知道牛桂芳是好意,也没想着要什么回报,但她还是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回点礼,不论多少,总好过白白接受别人的馈赠。
进了院子,苏软软顺手关上了大门,这才快步进了厨房。
厨房里,傅闻璟已经把该洗的碗筷盆都洗干净了,灶膛里也已经烧起了火,锅里也添了水。
“媳妇儿,咱们中午吃啥?还需要我做点啥?”
“你可真能干!”
苏软软赞了一声,而后想了想道,“有番茄有鸡蛋,天气也热,干脆做个番茄鸡蛋捞面吧,再切点黄瓜丝儿进去,配着咱们带来的咸菜和大酱,肯定好吃。”
傅闻璟连连点头,“一听就知道好吃!那我和面,媳妇儿你切菜。”
苏软软有些诧异的看向傅闻璟,“你还会和面?”
“不会,但我会学,媳妇儿你告诉我怎么和。”
勤学好问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品德,苏软软也没打击傅闻璟的积极性。
“好啊!先舀半瓢标准粉,再舀大半瓢黑面,在里面加一撮盐,多次少量的加水直到把所有的面粉揉在一起。
面不能太硬,不然一会儿擀不动,也不能太软,不然会煮成面汤。”
家里是有擀面杖的,粗细各一根,傅闻璟说是和刀一起买的,只是买回来这么长时间,也一直没用过。
早上傅闻璟就把擀面杖和案板洗了一遍,放在院子里晾着,现在刚好可以拿进来用。
虽然是第一次和面,但是傅闻璟却和的有模有样的。
不知道是傅闻璟的学习能力强,还是他的力气比较大,竟然一次就把面给和成了。
苏软软伸手在面团上戳了戳,这个面团对她来说有点硬了。
但看着傅闻璟擀面那利索劲儿,就知道对傅闻璟来说刚刚好。
怪不得都说手擀面要手劲儿大的人来做,才会更加的好吃有嚼劲儿。
没那个力气,就是能揉出这样的面团,也擀不成面条。
看着傅闻璟已经擀上面条了,苏软软也没耽误时间,洗了番茄,切好放进大碗里,又摘了一小把的豆角,最后切了葱姜,全都放在一旁备用。
一个灶台是两口锅,前面一口大锅,后面一口小锅。
苏软软把小锅里的水盛到大锅里,让它继续煮,等小锅烧干,往里倒了一层油,这才把两个搅拌好的鸡蛋倒了进去。
鸡蛋想要好吃,一定要多放油,不然鸡蛋就糊锅了,也失去了原本的香味。
鸡蛋一定行,就被苏软软盛了出来。
此时锅里还是油汪汪的,不用另外放油,直接把葱姜放进去翻炒。
等葱姜爆香,就把番茄和豆角放进去煸炒,最后放进去鸡蛋,撒点烟,倒一点酱油,加水。
两个人吃的面条份量不多,傅闻璟的力气又大,擀的也快,苏软软这边刚把菜炖上,他也拿着刀切面条了。
面条都被切成了韭菜叶粗,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抖开,根根分明,一根都没断。
大锅里的水这时也开了,傅闻璟把面全都放了进去。
苏软软趁着这个时间洗了一根黄瓜,把黄瓜切成丝儿备用。
面条滚三遍就熟,捞出来过一遍凉水,分别盛在那两个黄色的小搪瓷盆里。
浇上番茄鸡蛋的浇头,码上黄瓜丝儿,再放一勺子大酱。
这样一小盆面条看起来色彩丰富,喷香诱人。
哪怕还没吃,傅闻璟就已经连连夸赞了起来,“媳妇儿这手艺可真好,和大厨一样了!”
第48章 玉米碴子换鸡崽
“还没吃呢,就先夸上了。”
“不用吃,只看着卖相,就知道肯定好吃。”傅闻璟笃定的回答。
没人不喜欢听甜言蜜语,苏软软当然也不例外,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笑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赶紧吃吧,一会儿坨了就真的不好吃了。”苏软软催促道。
虽说手擀面不是那么容易坨,但最好也是在刚做好的时候吃。
“媳妇儿你别只说我,你也赶紧吃。”
苏软软冲着傅闻璟笑了笑,并没再说话,只拿起筷子开始拌面。
像是这种加了大酱的面,那一定要拌匀了再吃。
和面的时候,用的黑面多,标准粉少,因此擀出来的面条颜色也偏深一些。
虽然没有白色的面条那么好看,可是面条表面光滑,几乎每一根的粗细和宽度都差不多。
不仅面香十足,还十分的爽滑有嚼劲儿,很是弹牙。
只吃了一口,苏软软就惊讶又赞赏的看向了傅闻璟,“没想到你还挺有擀面的天赋的。”
“那以后家里的面条都我擀。”
“好呀!”
两人吃面的小盆,原本是买来盛汤或者盛猪油用的。
没想到还没用上,倒是先用来吃面了。
可是不得不说,用这样的小盆吃面是真的爽。
不管加了多少浇头,酱和黄瓜丝,都能轻而易举的拌开。
苏软软正在心中感叹着,就听到了傅闻璟说话了。
“这小盆用来吃面是真好,等下个月再买两个,专门用来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