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别的也就算了,苏软软只好奇那些女人上的什么班。
“随军的家属也可以上班?她们是做什么工作?”
“军队附近有军工厂,加工生产肥皂,罐头,军大衣军靴,还有一些药剂等。里头的工人有的是退伍的士兵,有的是随军的家属有。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基本也不会对外出售,基本都是自产自销。
你要是也想上班,我可以帮你问问,不过工厂不是时时招工的,可能需要等。”
苏软软原本也只是因为好奇,所以才问了问,倒也不是非要去上班,“那你问问,就算没有岗位也不要紧。”
“媳妇儿你不工作也行,我能养得起你。”
这可不是傅闻璟在吹牛。
傅闻璟现在是三连的连长,是正连级,拿的是19级工资,每个月有八十块的津贴,各种票据也不老少。
每个月发了津贴之后,傅闻璟会寄三十块给王毛妮,票据也会给王毛妮一不部分。
哪怕只剩下五十块,和一半的票,苏软软和傅闻璟也能过的十分滋润了。
苏软软解释,“我知道你能养得起我,但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也不能只围着灶台转,还是要找点事情做的。”
“是是是!媳妇儿你说的对,你是新时代女性,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苏软软这才满意的笑了起来。
傅闻璟有本事,能赚钱,对她好,又不是大男子主义,这样的好男人,实在是不多了。
两个人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大院儿门口。
门口值守的小士兵显然是认识傅闻璟的,看到傅闻璟之后,就敬了个标标准准的礼。
傅闻璟也回了个军礼,这才领着苏软软出去。
就像是傅闻璟说的,军区大院儿外面有公交车站牌。
站牌虽然很简陋,就是一根棍子上面一块牌子,但也起到标志性的作用了。
夏日里,早上八点多的太阳就已经十分刺眼了,站牌周围又没什么遮挡,苏软软几乎被晒的睁不开眼。
好在没等多久,一辆公交车就缓缓开了过来。
车子从外面看有些破旧,饱经风霜,里面就更破旧了。
但在破旧,这也是公交车啊!
有车坐,不用走路,就已经很好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车票也很便宜,一个人是五分钱,两个人才一毛钱。
车上没什么人,两人找了位置坐了下来。
才刚坐下,傅闻璟就低声开了口,“我听牛嫂子说,还有一种公交车月票,一个月六块钱随便坐。”
苏软软挑眉,“六块钱随便坐?按照单次收费的话,咱俩要坐六十次公交车才这个价,每天都要坐个来回才行。”
说到这里,苏软软自己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又不是闲着没事儿干了,干啥天天坐公交?
傅闻璟也跟着笑了,“本来还不觉得什么,被你这么一算,好像还真的是这样,那咱就不买月票了。”
公交车的速度不快也不慢,三十分钟之后就到了镇上,也被称为人民公社。
这里还是挺大的,有几条纵横交错的主街道,邮局,照相馆,供销社,百货大楼,国营饭店也全都有。
两人也没闲逛,直接就去了百货大楼。
在这个年代,不管买什么都是需要票的,油盐酱醋也是一样。
百货商场里的盐,一斤一毛六。
按照规定,一个大人一个月能买一斤二两的盐,盐票上写的也是“一斤二两食盐票”的字样。
傅闻璟的食盐票以往都是寄回傅家的,这两张盐票,还是他今天刚换回来的。
第46章 大采购
一斤盐一毛六,二斤四两的盐,共需要三毛八分四厘。
但他们没有装盐盐罐子,所以只能额外买个盐罐子,罐子五毛钱一个。
罐子比盐贵一些。
不仅需要买盐罐,酱油瓶子,醋瓶子,糖罐子,还有食用油的罐子,全都需要买。
不过也就买这么一次。
等下次再买这些调料的时候,直接带着罐子瓶子来就行了。
买一次,用十年,是这个时候的普遍现象。
毕竟这些瓶瓶罐罐的还真的不便宜。
酱油和醋都是九分钱一斤,食用油八毛八一斤,白糖七毛八一斤,红糖也是七毛八一斤。
这些东西买下来,也花了十多块。
不仅价格不便宜,更重要的是这些全都是凭票供应。
要是没有票,就算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
家里现在只有苏软软和傅闻璟两个人,但为了以后着想,也为了用的时候方便,苏软软还是多买了些碗筷。
十个大碗,十双筷子,十个盘子。
小号的黄色搪瓷盆两个,以后可以用来盛猪油,也可以用来盛汤。
中号的搪瓷盆一个,大一些的和面盆一个,喝水的搪瓷缸子买了一个,傅闻璟自己已经有一个了。
毛巾买两条,枕巾也要一对。
好在两个人来的时候,傅闻璟特意去借了两 个背篓,不然这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办法带回去。
二楼买完了,两人又下到了一楼。
原本是打算去买粮食的,但苏软软看到卖点心糖果的柜台,还是拿着点心票和糖果票挤了过去。
什锦糖一块二一斤,来一斤。
水果糖一分钱一个,来五十个。
脆麻花四分钱一个,买十个。
桃酥两毛钱一斤,要两斤。
倒不是苏软软嘴馋,只是苏软软从傅闻璟那里了解到,他要请来吃饭的那些人,家里基本都是有孩子的,只是年龄大小不同。
这些糖果和点心,就是给那些孩子准备的。
苏软软买的数量不多,也只打算买这么一次。
以后直接从淘金金里买一样的补上就行。
在心里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苏软软这才和傅闻璟一起去买米面粮食。
标准粉一毛八五一斤,凭票供应,买了十斤,合计一块八毛五。
大米是一毛九一斤,买了十斤,合计一块九。
玉米碴子七分钱一斤,要了二十斤,这个用来煮粥特别的香,合计一块四。
黑面一毛一斤,要了二十斤,合计两块。
高粱面九分钱一斤,要了三十斤,合计两块七。
总共算下来,买粮食一共花了九块八毛五,还不到十块钱。
这些粮食,只是苏软软和傅闻璟两个人吃,能吃一个月了。
买完了粮食,他们这一趟越算是买齐全了。
苏软软带的钱倒是还剩很多,但是票却没几张了。
还剩下三斤肉票,两张香皂票,一张洗衣粉票。
肉票是要留着过两天用的,但是香皂票和洗衣粉票却是没必要留着了。
让傅闻璟在楼下等着,苏软软拿着票高高兴兴的上了楼,买到了两块香皂和一袋子洗衣粉。
之前在傅家的时候,洗脸洗手就是清水洗,洗衣服也是清水洗,要是衣服太脏,就弄一把草木灰搓一搓。
香皂和洗衣粉都是金贵东西,就算傅闻璟寄回去的有票,王毛妮也舍不得买来用,都是用来跟别人交换粮食了。
苏软软能理解王毛妮的节俭,却不能跟她过一样的生活。
该用还是要用啊!
买完了这些,苏软软和傅闻璟没再耽误时间,直接坐了公交车回去。
来的时候背篓空空,回去的时候,两个人的背篓却都是沉甸甸的。
但两人都不嫌弃,相反还十分的高兴。
有了这些东西,两个人的小日子,才算真的过起来了。
毕竟有家属来随军的,就没见谁家还见天的吃食堂的,都是自己开火做饭。
厨房已经收拾干净,到了厨房里,苏软软就和傅闻璟一起,把油盐酱醋和粮食,各自放到了它们该在的位置。
苏软软看了看手表,上午十一点了,就打算着手做午饭。
正想着中午吃点啥,就听到大门被敲响了。
“我去开门。”
傅闻璟说着,快步朝着门口走去。
苏软软看着傅闻璟打开了大门,紧接着牛桂芳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傅七啊,你们买东西回来了?中午这是要自己开火了?”
“对。”
“我就猜着是这样,你们没种菜,我给你们摘了一篮子菜过来,你们配着吃,有啥需要的,直接过去那边院子摘,别客气。”
傅闻璟还想推辞,牛桂芳把篮子往他怀里一塞,转身就走,“跟嫂子还有啥客气的?赶紧拿着,我也回去做饭去了。”
听到牛桂芳这番话的时候,苏软软就赶紧往外走,但还是慢了一步。
牛桂芳已经走了,只有傅闻璟拎着个装满菜的篮子往回走。
篮子里装的很满,一把大青菜,一把葱,两块姜,鲜嫩的黄瓜,殷红的番茄,还有一把豆角。
苏软软扒拉了一下,甚至还在里面看见了两个鸡蛋。
“随军的家属也可以上班?她们是做什么工作?”
“军队附近有军工厂,加工生产肥皂,罐头,军大衣军靴,还有一些药剂等。里头的工人有的是退伍的士兵,有的是随军的家属有。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基本也不会对外出售,基本都是自产自销。
你要是也想上班,我可以帮你问问,不过工厂不是时时招工的,可能需要等。”
苏软软原本也只是因为好奇,所以才问了问,倒也不是非要去上班,“那你问问,就算没有岗位也不要紧。”
“媳妇儿你不工作也行,我能养得起你。”
这可不是傅闻璟在吹牛。
傅闻璟现在是三连的连长,是正连级,拿的是19级工资,每个月有八十块的津贴,各种票据也不老少。
每个月发了津贴之后,傅闻璟会寄三十块给王毛妮,票据也会给王毛妮一不部分。
哪怕只剩下五十块,和一半的票,苏软软和傅闻璟也能过的十分滋润了。
苏软软解释,“我知道你能养得起我,但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也不能只围着灶台转,还是要找点事情做的。”
“是是是!媳妇儿你说的对,你是新时代女性,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苏软软这才满意的笑了起来。
傅闻璟有本事,能赚钱,对她好,又不是大男子主义,这样的好男人,实在是不多了。
两个人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大院儿门口。
门口值守的小士兵显然是认识傅闻璟的,看到傅闻璟之后,就敬了个标标准准的礼。
傅闻璟也回了个军礼,这才领着苏软软出去。
就像是傅闻璟说的,军区大院儿外面有公交车站牌。
站牌虽然很简陋,就是一根棍子上面一块牌子,但也起到标志性的作用了。
夏日里,早上八点多的太阳就已经十分刺眼了,站牌周围又没什么遮挡,苏软软几乎被晒的睁不开眼。
好在没等多久,一辆公交车就缓缓开了过来。
车子从外面看有些破旧,饱经风霜,里面就更破旧了。
但在破旧,这也是公交车啊!
有车坐,不用走路,就已经很好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车票也很便宜,一个人是五分钱,两个人才一毛钱。
车上没什么人,两人找了位置坐了下来。
才刚坐下,傅闻璟就低声开了口,“我听牛嫂子说,还有一种公交车月票,一个月六块钱随便坐。”
苏软软挑眉,“六块钱随便坐?按照单次收费的话,咱俩要坐六十次公交车才这个价,每天都要坐个来回才行。”
说到这里,苏软软自己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又不是闲着没事儿干了,干啥天天坐公交?
傅闻璟也跟着笑了,“本来还不觉得什么,被你这么一算,好像还真的是这样,那咱就不买月票了。”
公交车的速度不快也不慢,三十分钟之后就到了镇上,也被称为人民公社。
这里还是挺大的,有几条纵横交错的主街道,邮局,照相馆,供销社,百货大楼,国营饭店也全都有。
两人也没闲逛,直接就去了百货大楼。
在这个年代,不管买什么都是需要票的,油盐酱醋也是一样。
百货商场里的盐,一斤一毛六。
按照规定,一个大人一个月能买一斤二两的盐,盐票上写的也是“一斤二两食盐票”的字样。
傅闻璟的食盐票以往都是寄回傅家的,这两张盐票,还是他今天刚换回来的。
第46章 大采购
一斤盐一毛六,二斤四两的盐,共需要三毛八分四厘。
但他们没有装盐盐罐子,所以只能额外买个盐罐子,罐子五毛钱一个。
罐子比盐贵一些。
不仅需要买盐罐,酱油瓶子,醋瓶子,糖罐子,还有食用油的罐子,全都需要买。
不过也就买这么一次。
等下次再买这些调料的时候,直接带着罐子瓶子来就行了。
买一次,用十年,是这个时候的普遍现象。
毕竟这些瓶瓶罐罐的还真的不便宜。
酱油和醋都是九分钱一斤,食用油八毛八一斤,白糖七毛八一斤,红糖也是七毛八一斤。
这些东西买下来,也花了十多块。
不仅价格不便宜,更重要的是这些全都是凭票供应。
要是没有票,就算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
家里现在只有苏软软和傅闻璟两个人,但为了以后着想,也为了用的时候方便,苏软软还是多买了些碗筷。
十个大碗,十双筷子,十个盘子。
小号的黄色搪瓷盆两个,以后可以用来盛猪油,也可以用来盛汤。
中号的搪瓷盆一个,大一些的和面盆一个,喝水的搪瓷缸子买了一个,傅闻璟自己已经有一个了。
毛巾买两条,枕巾也要一对。
好在两个人来的时候,傅闻璟特意去借了两 个背篓,不然这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办法带回去。
二楼买完了,两人又下到了一楼。
原本是打算去买粮食的,但苏软软看到卖点心糖果的柜台,还是拿着点心票和糖果票挤了过去。
什锦糖一块二一斤,来一斤。
水果糖一分钱一个,来五十个。
脆麻花四分钱一个,买十个。
桃酥两毛钱一斤,要两斤。
倒不是苏软软嘴馋,只是苏软软从傅闻璟那里了解到,他要请来吃饭的那些人,家里基本都是有孩子的,只是年龄大小不同。
这些糖果和点心,就是给那些孩子准备的。
苏软软买的数量不多,也只打算买这么一次。
以后直接从淘金金里买一样的补上就行。
在心里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苏软软这才和傅闻璟一起去买米面粮食。
标准粉一毛八五一斤,凭票供应,买了十斤,合计一块八毛五。
大米是一毛九一斤,买了十斤,合计一块九。
玉米碴子七分钱一斤,要了二十斤,这个用来煮粥特别的香,合计一块四。
黑面一毛一斤,要了二十斤,合计两块。
高粱面九分钱一斤,要了三十斤,合计两块七。
总共算下来,买粮食一共花了九块八毛五,还不到十块钱。
这些粮食,只是苏软软和傅闻璟两个人吃,能吃一个月了。
买完了粮食,他们这一趟越算是买齐全了。
苏软软带的钱倒是还剩很多,但是票却没几张了。
还剩下三斤肉票,两张香皂票,一张洗衣粉票。
肉票是要留着过两天用的,但是香皂票和洗衣粉票却是没必要留着了。
让傅闻璟在楼下等着,苏软软拿着票高高兴兴的上了楼,买到了两块香皂和一袋子洗衣粉。
之前在傅家的时候,洗脸洗手就是清水洗,洗衣服也是清水洗,要是衣服太脏,就弄一把草木灰搓一搓。
香皂和洗衣粉都是金贵东西,就算傅闻璟寄回去的有票,王毛妮也舍不得买来用,都是用来跟别人交换粮食了。
苏软软能理解王毛妮的节俭,却不能跟她过一样的生活。
该用还是要用啊!
买完了这些,苏软软和傅闻璟没再耽误时间,直接坐了公交车回去。
来的时候背篓空空,回去的时候,两个人的背篓却都是沉甸甸的。
但两人都不嫌弃,相反还十分的高兴。
有了这些东西,两个人的小日子,才算真的过起来了。
毕竟有家属来随军的,就没见谁家还见天的吃食堂的,都是自己开火做饭。
厨房已经收拾干净,到了厨房里,苏软软就和傅闻璟一起,把油盐酱醋和粮食,各自放到了它们该在的位置。
苏软软看了看手表,上午十一点了,就打算着手做午饭。
正想着中午吃点啥,就听到大门被敲响了。
“我去开门。”
傅闻璟说着,快步朝着门口走去。
苏软软看着傅闻璟打开了大门,紧接着牛桂芳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傅七啊,你们买东西回来了?中午这是要自己开火了?”
“对。”
“我就猜着是这样,你们没种菜,我给你们摘了一篮子菜过来,你们配着吃,有啥需要的,直接过去那边院子摘,别客气。”
傅闻璟还想推辞,牛桂芳把篮子往他怀里一塞,转身就走,“跟嫂子还有啥客气的?赶紧拿着,我也回去做饭去了。”
听到牛桂芳这番话的时候,苏软软就赶紧往外走,但还是慢了一步。
牛桂芳已经走了,只有傅闻璟拎着个装满菜的篮子往回走。
篮子里装的很满,一把大青菜,一把葱,两块姜,鲜嫩的黄瓜,殷红的番茄,还有一把豆角。
苏软软扒拉了一下,甚至还在里面看见了两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