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也不知道这封信究竟是谁写的。
大队长把信拿出来之后,就没再继续坐着,径直站了起来。
“行了,你们忙吧,我还有事儿就先走了。”
傅春山站起身送了送,直到将大队长送出了院门,这才走了回来,把手里的信递给了苏软软。
“软软,你看看是谁写来的?”
傅春山自己当然是识字的,毕竟他以前也是大队长。
只是现在年龄渐大,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又有苏软软在,他也就懒得带老花镜去看信了。
苏软软双手把信封接过来,只看了一眼落款,就知道了寄信的人。
“是老家那边寄来的信。”
苏软软此话一出,傅春山和王毛妮同时皱起了眉头。
经过了这么多事儿,两人对于付老大他等人的感觉都十分的复杂。
一看到那边写信过来,下意识的就觉得没好事。
可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子孙后辈,哪怕心中再不乐意,这信也还是要看的。
傅春山点了点头,“你打开念念吧。”
第471章 改不了的性子
苏软软把信封拆开,将里面的信纸拿出来。
信纸一共有两页,写的满满当当。
不过苏软软的阅读速度一向都是比较快的,迅速的扫了一遍,对于信里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这才慢慢的念了起来。
写信的是傅二娃。
不过他只是一个执笔人,这信是以傅老二和李来娣的语气写的。
在信的开头,傅老二说了一件喜事儿,那就是傅二娃要结婚了。
要和傅二娃结婚的姑娘是隔壁生产大队的,姑娘也是小学没毕业,但是模样长得好,性格也好,最主要的是勤劳能干,每家外都是一把手。
他们两个是相亲认识的,通过媒人介绍见了一面,对彼此都比较满意,这亲事很快就说定。
婚期就定在了秋收之后。
大部分庄户人家的婚礼,都会定在秋收和冬日里。
这个时候农闲不忙,手里也有粮,只有这样才有底气添丁进口。
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傅春山和王毛妮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虽然已经分家了,可这毕竟是添丁进口的好事儿,两个人还是十分高兴的。
说完了傅二娃的亲事后,信里的语气就变成了李来娣一个人的。
李来娣是个喜欢说八卦的,不管是自家的八卦还是别人的八卦,只要她知道了,那肯定就要好好的谈论一番。
李来娣而且说的也不是别人家的八卦,而是傅老大和刘秀娥的。
这信寄过来的时候,刘秀娥已经生了。
虽然还没有足月,可孩子生下来倒也还算健康,就是身体有些瘦弱。
不过问题应该不大,仔细的养一养,应该是能养回来的。
刘秀娥已经算是大龄产妇了,能够平安生产已经十分不易,撑不到足月也实属正常。
刘秀娥和傅老大两个人老来得子,生的又是小儿子,喜欢的不得了。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两口的命根子,这话在两人身上体现了个彻彻底底。
再加上两个人连大孙子都没有,那一腔的爱意,自然全都倾注在了小儿子身上。
傅大娃原本就让两个人失望,在刘秀娥生产之前,人多多少少还是会看顾一下傅大娃。
毕竟那是他们两个人的儿子,还是唯一的儿子。
可是自从把小孩子生出来之后,两个人对傅大娃就再也不管不问了。
傅大娃也并不在意。
上工的时候努力干活,下工之后就往山里钻。
听说是柴火打了不少,野物也猎了不少。
可他自己的院子里面没多一根柴,从来没见他吃过什么肉。
这些东西的去处自然不言而喻,全都送到许英子那边去了。
许英子也已经生了,生的是个闺女。
在许英子刚生了孩子的那段时间,傅大娃脸上一直带着灿烂的笑,见谁都是笑呵呵的,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好心情。
那模样,就好似许英子生的闺女是他的一样。
再加上他见天的许英子那边跑,送东送西,流言蜚语就没有断过。
许英子一开始还生气,还会把他赶走,或者把他骂一顿。
但是后来时间长了,也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想要他送去的那些东西,竟然也不再骂他了。
李来娣在信里这样写:人家都说女生外向,大娃的一颗心才是真正的在外头。他娘这么大年纪又生了孩子,身体亏空的厉害,他弄到了东西不给他亲娘送过去,反而送给人家的媳妇儿。要是早知道儿子长大了会成这样,当初还不如直接丢山里。
看着李来娣的这一段话,苏软软心中暗道,李来娣想写的估计不是丢山里,而是直接掐死了事。
李来娣虽然爱吃瓜爱说八卦,但是还是有些脑子的。这样的话肯定不可能写出来,只能委婉一点。
可是,苏软软都能猜到的事情,王毛妮和傅春山又怎么可能猜不到呢?
两个人都沉默着没有说话,可是脸上的表情却清清楚楚的表达了两个字:晦气!
有这样的孙子,真的是晦气!
此时此刻,不论是王毛妮还是傅春山,心中都十分的庆幸。
幸好他们跟着来了这边,离红旗生产大队十万八千里远。
再加上通讯不便,那边发生再多的事情,有再多的议论,他们也看不见,听不见。
要是这些事天天发生在他们眼前,两人估计要被气出个好歹来。
看他们这样,苏软软赶忙劝慰。
“爹,娘,你们也别生气。大娃已经是个大人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咱们管不了也不用管,只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随他去吧。”
这话猛的听起来好像是有些凉薄,我仔细想一想就会觉得说的十分有道理。
每个人都只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至于别人的,哪怕是亲孙子,能做的也不多。
尤其是在孙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情况下,能管住的地方就更少了。
王毛妮叹了一口气,“别提他了。你二嫂还在信上写别的没有?”
苏软软再次展开信封,接着往下读。
李来娣的确还写了一些别的,基本上把傅家几房的情况都写上去了。
可能是因为别家没有什么八卦,所以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的说。
苏软软念完了信,将信纸仔细的叠好,又塞回了信封里。
王毛妮接过信封,没好气的拍了拍。
“这个老二家的,这么多年了这性子就是改不了,成天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
眼看着他儿子就要娶媳妇儿了,也不怕被未来儿媳妇儿笑话。”
傅春山看了王毛妮一眼,“你管她那么多干啥,反正她也不在你眼前。”
傅春山又在心里加了一句。
好在老二媳妇儿是这样的性格,又知道写信过来,他们才能知道家里那边的情况。
不然,估计那边闹翻了天,他们这边还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呢!
王毛妮也就是顺口抱怨两句,听到傅春山这么说,也直接转了话题。
“老大家的生了,给她邮寄点东西回去,省的说咱们这当爷奶的,不疼小孙子。
也给老二家的寄点东西,二娃结婚咱们总要表示表示。”
第472章 我真的没有偷东西
王毛妮和傅春山要表示表示,苏软软自然不能装不知道。
她又不缺这点儿东西,从淘金金上买了几块布,打算一家给两块。
要说吃喝,刘秀娥和李来娣她们还真的不缺。
可能稀罕的吃食是没有,但是平时吃饱喝足打打牙祭,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倒是布料,因为买的时候需要布票,倒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东西。
一家送两块崭新的布料回去,绝对能让她们高兴。
等王毛妮把东西也准备好之后,又自己说着,让苏软软写了一封信。
苏软软把写好的信和东西全都装好,骑着三轮车就出了门。
四胞胎留下和王毛妮傅春山一起玩儿,苏软软一个人又去了县城。
自从上次去过县城之后,苏软软就再也没去过了。
去往县城的路上,苏软软心中就止不住的紧张。
此时的苏软软,既想到了县城之后,能见到傅闻璟,又怕再次见到上次那样的场景。
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苏软软自己都说不清楚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下,县城到了。
苏软软先去了邮局。
因为上次就是在邮局门口发现的不对,所以这次到邮局的时候,苏软软一直注意观察周围。
但一圈观察下来,什么都没有发现。
失望多少是有一些的,但也松了一口气。
大队长把信拿出来之后,就没再继续坐着,径直站了起来。
“行了,你们忙吧,我还有事儿就先走了。”
傅春山站起身送了送,直到将大队长送出了院门,这才走了回来,把手里的信递给了苏软软。
“软软,你看看是谁写来的?”
傅春山自己当然是识字的,毕竟他以前也是大队长。
只是现在年龄渐大,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又有苏软软在,他也就懒得带老花镜去看信了。
苏软软双手把信封接过来,只看了一眼落款,就知道了寄信的人。
“是老家那边寄来的信。”
苏软软此话一出,傅春山和王毛妮同时皱起了眉头。
经过了这么多事儿,两人对于付老大他等人的感觉都十分的复杂。
一看到那边写信过来,下意识的就觉得没好事。
可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子孙后辈,哪怕心中再不乐意,这信也还是要看的。
傅春山点了点头,“你打开念念吧。”
第471章 改不了的性子
苏软软把信封拆开,将里面的信纸拿出来。
信纸一共有两页,写的满满当当。
不过苏软软的阅读速度一向都是比较快的,迅速的扫了一遍,对于信里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这才慢慢的念了起来。
写信的是傅二娃。
不过他只是一个执笔人,这信是以傅老二和李来娣的语气写的。
在信的开头,傅老二说了一件喜事儿,那就是傅二娃要结婚了。
要和傅二娃结婚的姑娘是隔壁生产大队的,姑娘也是小学没毕业,但是模样长得好,性格也好,最主要的是勤劳能干,每家外都是一把手。
他们两个是相亲认识的,通过媒人介绍见了一面,对彼此都比较满意,这亲事很快就说定。
婚期就定在了秋收之后。
大部分庄户人家的婚礼,都会定在秋收和冬日里。
这个时候农闲不忙,手里也有粮,只有这样才有底气添丁进口。
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傅春山和王毛妮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虽然已经分家了,可这毕竟是添丁进口的好事儿,两个人还是十分高兴的。
说完了傅二娃的亲事后,信里的语气就变成了李来娣一个人的。
李来娣是个喜欢说八卦的,不管是自家的八卦还是别人的八卦,只要她知道了,那肯定就要好好的谈论一番。
李来娣而且说的也不是别人家的八卦,而是傅老大和刘秀娥的。
这信寄过来的时候,刘秀娥已经生了。
虽然还没有足月,可孩子生下来倒也还算健康,就是身体有些瘦弱。
不过问题应该不大,仔细的养一养,应该是能养回来的。
刘秀娥已经算是大龄产妇了,能够平安生产已经十分不易,撑不到足月也实属正常。
刘秀娥和傅老大两个人老来得子,生的又是小儿子,喜欢的不得了。
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两口的命根子,这话在两人身上体现了个彻彻底底。
再加上两个人连大孙子都没有,那一腔的爱意,自然全都倾注在了小儿子身上。
傅大娃原本就让两个人失望,在刘秀娥生产之前,人多多少少还是会看顾一下傅大娃。
毕竟那是他们两个人的儿子,还是唯一的儿子。
可是自从把小孩子生出来之后,两个人对傅大娃就再也不管不问了。
傅大娃也并不在意。
上工的时候努力干活,下工之后就往山里钻。
听说是柴火打了不少,野物也猎了不少。
可他自己的院子里面没多一根柴,从来没见他吃过什么肉。
这些东西的去处自然不言而喻,全都送到许英子那边去了。
许英子也已经生了,生的是个闺女。
在许英子刚生了孩子的那段时间,傅大娃脸上一直带着灿烂的笑,见谁都是笑呵呵的,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好心情。
那模样,就好似许英子生的闺女是他的一样。
再加上他见天的许英子那边跑,送东送西,流言蜚语就没有断过。
许英子一开始还生气,还会把他赶走,或者把他骂一顿。
但是后来时间长了,也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想要他送去的那些东西,竟然也不再骂他了。
李来娣在信里这样写:人家都说女生外向,大娃的一颗心才是真正的在外头。他娘这么大年纪又生了孩子,身体亏空的厉害,他弄到了东西不给他亲娘送过去,反而送给人家的媳妇儿。要是早知道儿子长大了会成这样,当初还不如直接丢山里。
看着李来娣的这一段话,苏软软心中暗道,李来娣想写的估计不是丢山里,而是直接掐死了事。
李来娣虽然爱吃瓜爱说八卦,但是还是有些脑子的。这样的话肯定不可能写出来,只能委婉一点。
可是,苏软软都能猜到的事情,王毛妮和傅春山又怎么可能猜不到呢?
两个人都沉默着没有说话,可是脸上的表情却清清楚楚的表达了两个字:晦气!
有这样的孙子,真的是晦气!
此时此刻,不论是王毛妮还是傅春山,心中都十分的庆幸。
幸好他们跟着来了这边,离红旗生产大队十万八千里远。
再加上通讯不便,那边发生再多的事情,有再多的议论,他们也看不见,听不见。
要是这些事天天发生在他们眼前,两人估计要被气出个好歹来。
看他们这样,苏软软赶忙劝慰。
“爹,娘,你们也别生气。大娃已经是个大人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咱们管不了也不用管,只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随他去吧。”
这话猛的听起来好像是有些凉薄,我仔细想一想就会觉得说的十分有道理。
每个人都只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至于别人的,哪怕是亲孙子,能做的也不多。
尤其是在孙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情况下,能管住的地方就更少了。
王毛妮叹了一口气,“别提他了。你二嫂还在信上写别的没有?”
苏软软再次展开信封,接着往下读。
李来娣的确还写了一些别的,基本上把傅家几房的情况都写上去了。
可能是因为别家没有什么八卦,所以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的说。
苏软软念完了信,将信纸仔细的叠好,又塞回了信封里。
王毛妮接过信封,没好气的拍了拍。
“这个老二家的,这么多年了这性子就是改不了,成天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
眼看着他儿子就要娶媳妇儿了,也不怕被未来儿媳妇儿笑话。”
傅春山看了王毛妮一眼,“你管她那么多干啥,反正她也不在你眼前。”
傅春山又在心里加了一句。
好在老二媳妇儿是这样的性格,又知道写信过来,他们才能知道家里那边的情况。
不然,估计那边闹翻了天,他们这边还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呢!
王毛妮也就是顺口抱怨两句,听到傅春山这么说,也直接转了话题。
“老大家的生了,给她邮寄点东西回去,省的说咱们这当爷奶的,不疼小孙子。
也给老二家的寄点东西,二娃结婚咱们总要表示表示。”
第472章 我真的没有偷东西
王毛妮和傅春山要表示表示,苏软软自然不能装不知道。
她又不缺这点儿东西,从淘金金上买了几块布,打算一家给两块。
要说吃喝,刘秀娥和李来娣她们还真的不缺。
可能稀罕的吃食是没有,但是平时吃饱喝足打打牙祭,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倒是布料,因为买的时候需要布票,倒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东西。
一家送两块崭新的布料回去,绝对能让她们高兴。
等王毛妮把东西也准备好之后,又自己说着,让苏软软写了一封信。
苏软软把写好的信和东西全都装好,骑着三轮车就出了门。
四胞胎留下和王毛妮傅春山一起玩儿,苏软软一个人又去了县城。
自从上次去过县城之后,苏软软就再也没去过了。
去往县城的路上,苏软软心中就止不住的紧张。
此时的苏软软,既想到了县城之后,能见到傅闻璟,又怕再次见到上次那样的场景。
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苏软软自己都说不清楚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下,县城到了。
苏软软先去了邮局。
因为上次就是在邮局门口发现的不对,所以这次到邮局的时候,苏软软一直注意观察周围。
但一圈观察下来,什么都没有发现。
失望多少是有一些的,但也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