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经过大门,无意识转过头,朝里面看了看。
第一排是嘉宾席,最右侧的一个人,没有摆名牌。
他穿着西装,戴着黑色口罩,背部直挺,非常有风度。双手交叉着放在膝盖上。
比起其他人,他对我来说,像是一个焦点。周围的存在,会因他而模糊。
他好像感觉到什么,转过眼睛看向教室门外,对上了我的眼神。
虚无主义者,能在一瞬间认出彼此的眼神。
我转过头,快步离开。
走到一个花坛前,我停下来,等了一会儿。
果然,他缓步走了过来,站在我身后。
我转过身,确信刚才对视的眼神,已让彼此明白了一些什么。
他说:“你好,我叫詹明致。”
然后,他拉下口罩。
我呼吸一停。
他毫不犹豫地给我展示那张丑陋的脸,让我在这一瞬间,真的爱上了他。
然后,你都知道了。我抛弃一切,和他在一起了。
说抛弃“一切”,其实也没什么称得上“一切”。对这时的我来说,学历不重要,身份不重要,父母,当然也不重要。
顾恺嘉,你知道父母和我的关系。除了提供钱,他们对我感情淡薄,我也绝不原谅他们。现在,他们已经离婚、重组家庭,目前的对象,给他们带来两个不是同性恋的孩子。
他们算是遂愿了。
永远不祝福他们。
詹明致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表面上,他是个成功企业家,但却有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爱好——
杀人。
他沉迷于智力活动的快感,热衷于设计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杀人案。让人无法从动机、口供、物证任何一端怀疑到他。
他做得非常成功。
说到这里,你家那位,也是个尤为聪明,不在乎道德,喜欢纯粹游戏的人。
我俩果然是挚友,品位如此相同。
我俩刚见面,就去了校外的coffee&lover。
他告诉我,他十一岁时,就发现自己的智力远超常人,他最早的一个作品,是针对一名富商之子的谋杀案。此人长期在学校欺凌他人,同学苦不堪言。
詹明致说,他身上已有十一条人命,这只包含他的“作品”,不包含和公司及黑帮利益有牵涉而死亡的那些人。
他说,如果被他吓到的话,可以不选择成为他的情人,一切看我自己。
我说:“你不怕我告发你?”
詹明致交叉双手,把下巴垫在手背上,笑眯眯地看着我:
“你不会的。”
“而且——你告了也没用。”
然后,他朝后仰,靠在座椅靠背上,似乎为减少一些压迫感:“你放心,我不想以谎言为基础和你在一起,而且,你要是拒绝我,我不会把你当作作案对象的。”
要是不了解他,会以为他是在威胁我,故意开令人毛骨悚然的玩笑。
我却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这人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真诚。
比如,开门见山告诉我:他从小到大,杀了十一人。
这大概就是智力优越者的自信吧。
他说,他的游戏对象,都是社会渣滓、法外之徒和罪大恶极者,因为他们只对世界“做负功”。
我笑了。
我说,我身上有两条人命。
这两个人,也是伤害了无数人,却没有、也不会得到惩罚的人。
詹明致的眼睛一瞬间迸射出光芒。
“看来我们彼此遇到了对的人,”他举起咖啡杯,“cheers。”
我和他碰了碰杯,但我没有笑容。
轮到我提条件了。
自从有过那两次经历后——我之后会把这些详细告诉你,其中一次,你已经知道——我就不能看到或接触任何与性有关的画面或场景。
我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一直呕吐。那些令人作呕的记忆会进攻我的大脑,让我头晕目眩,严重时,甚至会休克过去。
读本科时,我有一次在下午回到寝室,另外三个室友正围在一起看日本电影,我只是不小心瞟到那些猥琐秃头的男人围着一个女人,而女人无助地挡着身体的画面,胃部就猛烈抽搐起来。
我一下子趴在地上。
胃酸和食物全部涌上来,火辣辣的酸液一直烧到喉咙,我吐得满地都是。
即便一下子全吐干净,我眼里仍然满是泪水,胃一抽一抽,酸水不停朝外涌。
我对詹明致说:“我也不想以谎言基础和你在一起,有件事,我要明说:我忍受不了性行为。”
世间大概没有男人会接受这个条件,除了做过阴茎切除手术的男人。
我以为我们的关系还没开始就会完结。
没想到,他的眼睛焕发出光芒,脸上浮现出相当满意的神情。
“没问题。说实话,我天然没有性能力,并且对此很满意——我一直认为,肉体欲望只是思想的累赘。”
那一刻,我也笑了,也向他说“cheers”。
我们知道,我们终于找到——世上能和自己完全拼合的另一块拼图。
他其实一直故意保持丑陋,因为他强悍到不需要靠整容来融入世界,做一个普通人。
但他说,为了让我看着舒适一点,而不是每次见他都是微微吃惊的表情,还是去整了容。
我想,我可以把这理解为——
爱。
第三步,对齐我们的思想。
他讲他实施的一桩密室杀人案。的确精妙、严密、有创意,甚至可以照此写一部出色的推理小说。但其实,我对逻辑和步骤没那么感兴趣。
我打断他:
“你有没有发现,中国的罪案呈现出相似的特征,人们因为混乱的欲望、可见的利益而犯罪,因理念而犯罪者微乎其微。”
“当然,”詹明致道,“动机无非世俗欲望,这就是人之为人的卑微之处。”
“你的动机是逻辑游戏,这也算是一种理念犯罪。”
他喝下一口咖啡:“可以这么说。”
“你猜我的动机是什么?”
詹明致打量着我,他仍然笑着,他随时都带着这种看透人的笑容。好像,不需要推理,他也能无凭无据地抵达真相:
“道德。”
刚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我们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杀人游戏的策划上。
我把它命名为“斯塔夫罗金的棋局”,这是我俩的一场比赛,我们选择那些背负血案、犯下重罪,却没有得到惩罚的人作为作案对象,还有一类人,是我最最憎恨的:
身居高位,可以把自己的罪行合理洗白的那些人。
我们按照作案的完成度、逻辑的严密性、对象的罪孽程度、手段的不重复性来比拼谁赢过一局。
只要不被发现,这场棋局,我们可以一直下到生命结束。
一开始,詹明致把我比作爱斯梅达拉,而他自己是伽西莫多,这么卑微的比喻,实在不符合他的风格。
是的,他竟然在我面前,第一次自感卑微。
这也是爱吗?
顾恺嘉,如果你知道答案,能否告诉我。
我说,或许我是浮士德,而他是梅菲斯特,因为我还在探索,而他更纯粹地虚无。
后来,我觉得我俩都是恶魔,我俩是斯塔夫罗金的两张面孔。
他说,恶魔仍然出自世俗的定义。我们可以自己定义自己。
但他也觉得斯塔夫罗金让人着迷。
我一生的思考,是这场游戏的基础:我当年认真思考过信仰问题——对价值观的信仰。
佛教将问题推给来世,是一种自我逃避,道教缺乏终极信仰,是一种俗世哲学。只有基督教着眼于现世的善恶,于是我认真地研究了一番。
然而,我非常不满“末日审判”。
凭什么有人可以界定善恶?
一个善良的人在胁迫下,挥刀斩向更弱者,不然他就要被霸凌,这是恶吗?
前面有个拐角,有80%的概率会让人坠落,你可以提醒下一个司机,但你出于懒惰、“与己无关”,造成他人无可挽回地坠落,这是恶吗?
所有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集结起来,想要控告曾经欺辱他们的人,有受害者却说:“我不想参与,只想让一切过去,恢复平静的生活”,这也是恶吗?
生活太过复杂,如果末日审判粗暴地对每一件善行、恶行进行量化,决定人去天堂还是地狱——那么上帝就失去了道德正义性。
这样的话,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
比如我和詹明致。
我们只以穷凶极恶者为对象。我们制定自己的宇宙和规则。
说到这里,林梁宇看向顾恺嘉。
顾恺嘉的眼神、表情凝然不动,甚至有种冷漠的超脱。
不像告解室的神父,反倒,像教堂里、十字架上的雕塑。
“你能理解我的。”林梁宇轻轻地道,甚至想去握顾恺嘉的手,但他忍住了,“我知道。”
第一排是嘉宾席,最右侧的一个人,没有摆名牌。
他穿着西装,戴着黑色口罩,背部直挺,非常有风度。双手交叉着放在膝盖上。
比起其他人,他对我来说,像是一个焦点。周围的存在,会因他而模糊。
他好像感觉到什么,转过眼睛看向教室门外,对上了我的眼神。
虚无主义者,能在一瞬间认出彼此的眼神。
我转过头,快步离开。
走到一个花坛前,我停下来,等了一会儿。
果然,他缓步走了过来,站在我身后。
我转过身,确信刚才对视的眼神,已让彼此明白了一些什么。
他说:“你好,我叫詹明致。”
然后,他拉下口罩。
我呼吸一停。
他毫不犹豫地给我展示那张丑陋的脸,让我在这一瞬间,真的爱上了他。
然后,你都知道了。我抛弃一切,和他在一起了。
说抛弃“一切”,其实也没什么称得上“一切”。对这时的我来说,学历不重要,身份不重要,父母,当然也不重要。
顾恺嘉,你知道父母和我的关系。除了提供钱,他们对我感情淡薄,我也绝不原谅他们。现在,他们已经离婚、重组家庭,目前的对象,给他们带来两个不是同性恋的孩子。
他们算是遂愿了。
永远不祝福他们。
詹明致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表面上,他是个成功企业家,但却有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爱好——
杀人。
他沉迷于智力活动的快感,热衷于设计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杀人案。让人无法从动机、口供、物证任何一端怀疑到他。
他做得非常成功。
说到这里,你家那位,也是个尤为聪明,不在乎道德,喜欢纯粹游戏的人。
我俩果然是挚友,品位如此相同。
我俩刚见面,就去了校外的coffee&lover。
他告诉我,他十一岁时,就发现自己的智力远超常人,他最早的一个作品,是针对一名富商之子的谋杀案。此人长期在学校欺凌他人,同学苦不堪言。
詹明致说,他身上已有十一条人命,这只包含他的“作品”,不包含和公司及黑帮利益有牵涉而死亡的那些人。
他说,如果被他吓到的话,可以不选择成为他的情人,一切看我自己。
我说:“你不怕我告发你?”
詹明致交叉双手,把下巴垫在手背上,笑眯眯地看着我:
“你不会的。”
“而且——你告了也没用。”
然后,他朝后仰,靠在座椅靠背上,似乎为减少一些压迫感:“你放心,我不想以谎言为基础和你在一起,而且,你要是拒绝我,我不会把你当作作案对象的。”
要是不了解他,会以为他是在威胁我,故意开令人毛骨悚然的玩笑。
我却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这人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真诚。
比如,开门见山告诉我:他从小到大,杀了十一人。
这大概就是智力优越者的自信吧。
他说,他的游戏对象,都是社会渣滓、法外之徒和罪大恶极者,因为他们只对世界“做负功”。
我笑了。
我说,我身上有两条人命。
这两个人,也是伤害了无数人,却没有、也不会得到惩罚的人。
詹明致的眼睛一瞬间迸射出光芒。
“看来我们彼此遇到了对的人,”他举起咖啡杯,“cheers。”
我和他碰了碰杯,但我没有笑容。
轮到我提条件了。
自从有过那两次经历后——我之后会把这些详细告诉你,其中一次,你已经知道——我就不能看到或接触任何与性有关的画面或场景。
我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一直呕吐。那些令人作呕的记忆会进攻我的大脑,让我头晕目眩,严重时,甚至会休克过去。
读本科时,我有一次在下午回到寝室,另外三个室友正围在一起看日本电影,我只是不小心瞟到那些猥琐秃头的男人围着一个女人,而女人无助地挡着身体的画面,胃部就猛烈抽搐起来。
我一下子趴在地上。
胃酸和食物全部涌上来,火辣辣的酸液一直烧到喉咙,我吐得满地都是。
即便一下子全吐干净,我眼里仍然满是泪水,胃一抽一抽,酸水不停朝外涌。
我对詹明致说:“我也不想以谎言基础和你在一起,有件事,我要明说:我忍受不了性行为。”
世间大概没有男人会接受这个条件,除了做过阴茎切除手术的男人。
我以为我们的关系还没开始就会完结。
没想到,他的眼睛焕发出光芒,脸上浮现出相当满意的神情。
“没问题。说实话,我天然没有性能力,并且对此很满意——我一直认为,肉体欲望只是思想的累赘。”
那一刻,我也笑了,也向他说“cheers”。
我们知道,我们终于找到——世上能和自己完全拼合的另一块拼图。
他其实一直故意保持丑陋,因为他强悍到不需要靠整容来融入世界,做一个普通人。
但他说,为了让我看着舒适一点,而不是每次见他都是微微吃惊的表情,还是去整了容。
我想,我可以把这理解为——
爱。
第三步,对齐我们的思想。
他讲他实施的一桩密室杀人案。的确精妙、严密、有创意,甚至可以照此写一部出色的推理小说。但其实,我对逻辑和步骤没那么感兴趣。
我打断他:
“你有没有发现,中国的罪案呈现出相似的特征,人们因为混乱的欲望、可见的利益而犯罪,因理念而犯罪者微乎其微。”
“当然,”詹明致道,“动机无非世俗欲望,这就是人之为人的卑微之处。”
“你的动机是逻辑游戏,这也算是一种理念犯罪。”
他喝下一口咖啡:“可以这么说。”
“你猜我的动机是什么?”
詹明致打量着我,他仍然笑着,他随时都带着这种看透人的笑容。好像,不需要推理,他也能无凭无据地抵达真相:
“道德。”
刚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我们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杀人游戏的策划上。
我把它命名为“斯塔夫罗金的棋局”,这是我俩的一场比赛,我们选择那些背负血案、犯下重罪,却没有得到惩罚的人作为作案对象,还有一类人,是我最最憎恨的:
身居高位,可以把自己的罪行合理洗白的那些人。
我们按照作案的完成度、逻辑的严密性、对象的罪孽程度、手段的不重复性来比拼谁赢过一局。
只要不被发现,这场棋局,我们可以一直下到生命结束。
一开始,詹明致把我比作爱斯梅达拉,而他自己是伽西莫多,这么卑微的比喻,实在不符合他的风格。
是的,他竟然在我面前,第一次自感卑微。
这也是爱吗?
顾恺嘉,如果你知道答案,能否告诉我。
我说,或许我是浮士德,而他是梅菲斯特,因为我还在探索,而他更纯粹地虚无。
后来,我觉得我俩都是恶魔,我俩是斯塔夫罗金的两张面孔。
他说,恶魔仍然出自世俗的定义。我们可以自己定义自己。
但他也觉得斯塔夫罗金让人着迷。
我一生的思考,是这场游戏的基础:我当年认真思考过信仰问题——对价值观的信仰。
佛教将问题推给来世,是一种自我逃避,道教缺乏终极信仰,是一种俗世哲学。只有基督教着眼于现世的善恶,于是我认真地研究了一番。
然而,我非常不满“末日审判”。
凭什么有人可以界定善恶?
一个善良的人在胁迫下,挥刀斩向更弱者,不然他就要被霸凌,这是恶吗?
前面有个拐角,有80%的概率会让人坠落,你可以提醒下一个司机,但你出于懒惰、“与己无关”,造成他人无可挽回地坠落,这是恶吗?
所有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集结起来,想要控告曾经欺辱他们的人,有受害者却说:“我不想参与,只想让一切过去,恢复平静的生活”,这也是恶吗?
生活太过复杂,如果末日审判粗暴地对每一件善行、恶行进行量化,决定人去天堂还是地狱——那么上帝就失去了道德正义性。
这样的话,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
比如我和詹明致。
我们只以穷凶极恶者为对象。我们制定自己的宇宙和规则。
说到这里,林梁宇看向顾恺嘉。
顾恺嘉的眼神、表情凝然不动,甚至有种冷漠的超脱。
不像告解室的神父,反倒,像教堂里、十字架上的雕塑。
“你能理解我的。”林梁宇轻轻地道,甚至想去握顾恺嘉的手,但他忍住了,“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