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梁疏璟就这么跪在二人的牌位前喃喃自语,春寒裹挟着琅琅细雨,声声落在梁疏璟一片荒芜苦楚的心间。些许寒风掠过额角,拂起他几缕发丝,像是汀兰郡主恋恋不舍,仍在爱抚自家孩儿的额头。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直至窗外透进阵阵微亮,梁疏璟才发觉自己又在祠堂跪了一夜。
璇玑按他昨日的吩咐早早便备好了马车与丰乐楼的蜜枣糍糕,梁疏璟从祠堂走出时神色怏怏,一副疲倦模样,交代了府上诸多事宜便乘着马车离京了。
每年至二月十三,元璟府便大门紧闭,屋内屋外一片沉寂。下人们也无一敢议论此事,只知璟王也不在府中,貌似是去某处看望养病的阿姐,唯一清楚璟王去向的,大约也便只有府上的总管璇玑了。
江愿安昨夜也听了屋外琅琅一夜春雨,清晨知秋还未打算唤她,便见她早已穿戴整齐在书房读起书架上快落灰的书策了。难得见小姐这么用功,知秋放轻手中的动作,轻声提醒她:
“小姐,璟王府上的璇玑姑娘来了。”
循声望去,只璇玑一人撑着伞前来。她本以为梁疏璟要跟在璇玑身后,谁料并未见到那人身影,只是她多想了。
璇玑收起手中的伞挂在屋外,跟着知秋进屋,屈膝同江愿安问好:
“见过江少卿,璟王这几日有要事在身,都不在府上,愿安姑娘勿要跑空了。”
江愿安还当梁疏璟在因昨日花朝宴的事情同她置气,假意漫不经心开口问道:
“那璟王殿下这几日在何处?何时回来?”
璇玑垂下眸子摇了摇头,“奴婢不知,还劳烦江姑娘等上几日,安心待殿下回来。”
闻言,江愿安只罢命知秋送客,便重新将视线落回手中的方策。
昨日梁疏璟送来的那套月华流照裙还被整整齐齐挂在一旁,扰的江愿安心烦意乱,远远看着裙子发起呆来,连书策也无心再读下去。
见知秋将璇玑送走还未回来,江愿安才独自起身,徐徐走近那套昨日无比引人注目的长裙。她伸出手细细感触着裙上柔软的布料和那巧夺天工的刺绣,脑海里皆是某人昨日的身影,还有无意拥她入怀的那一刹。她就这么静静立许久,指尖不断拂过裙上的一针一线,心中烦恼梁疏璟为何还要因昨日之事同她置气,明明他平时才不像是会轻易动怒的人,还是说...是因不想扶她入怀而心生芥蒂么?
她心中愈想愈烦,索性推开门,只身一人前往屋后的伴雨亭。
当初她给自己这处院子命名听雨院,便就是因极喜屋外种的那几株芭蕉,每逢落雨,屋外的芭蕉便更盈盈葱葱。雨打芭蕉,向来是听雨院出了名的一处好景。如今刚至初春,芭蕉方才抽出新叶,人们常道芭蕉宜雨不宜晴,今日这场雨,便是听雨院的芭蕉今年迎来的第一场雨。
以往都是雨打芭蕉闲听雨,而江愿安此时倒失了那股闲情雅致,只是兀自托着腮坐在亭内,听着帘外雨潇潇,滴芭蕉。她想起这几日才读过的诗“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只不过眼下何来秋声,怕不是春声罢了,江愿安心中漫漫想道。如今真让她待在府中,她也还是觉得烦闷,倒不如去璟王府同某人下棋,倒省了听阵阵蕉雨不断,她的心绪也不断。
…
待知秋找到她时,她早已伴着潇潇蕉雨趴在亭内眠着了。
想到小姐昨晚回了府上便闷闷不乐,加以今日璟王又不在府上,知秋心里明白的很,二人定是又拌嘴,闹得不悦了。瞧外头这雨丝毫没见要停的架势,知秋从屋内取出一件云锦披风,悄悄覆在了她肩头。
待梁疏璟赶到云间谷时,梁疏月也正跪在屋内烧香念经。
听到门外传来动静,她急忙搀起下人起身要去迎,被梁疏璟先一步拦了下来。
“阿姐便猜到你今日要来,一早便候着了。”
梁疏璟将从京川带来的蜜枣糍糕递与她手中,又命下人将其余几份都拿下去分了。梁疏月顷刻便猜出她手中的是什么,口中惊喜道:
“是蜜枣糍糕对不对?阿璟怎么想起带这个来了?”
梁疏璟见她这副欣喜的模样心中也不再觉疲乏,嘴角弯弯,
“前些日子去城中,想起阿姐喜吃这个,这次便带来了。”
梁疏月满心欢喜的尝了尝这份从京川带来的糍糕,笑的很是灿烂:“同阿姐上次吃过的味道一模一样,但阿姐更喜吃这个。”
梁疏璟心中清楚阿姐这么说是为了宽慰他,二人上次去丰乐楼,还是爹娘带着去的,一晃也已过去许多年了。
“等阿姐身子再好些,我们便回京川,吃上一顿新鲜的。”
话音刚落,梁疏月便难以自控的猛烈咳嗽起来,梁疏璟心头一紧,急忙伸手去轻轻拍打她的后背,
“阿姐咳的如此厉害,可是这几日受凉染了风寒?”
梁疏月过了许久才慢慢平复下来,挽过梁疏璟的手,安慰道:“不打紧的,阿姐从小每逢初春便要病上一阵子,你可忘了?”
“没忘,只是如今比以前病的更厉害了。”
“无妨,茯苓已将药煎好了,过会儿便端来了。”
话音未落,名叫茯苓的婢子手中便端着一盅药推门而入,见到璟王也在此处,屈膝道:
“璟王殿下万福,这是方才为小姐煎好的小柴胡汤,晚膳小姐道没胃口,便只备了莲子百合粥,殿下若也留在云间谷用膳,奴婢便命厨子备些新菜。”
梁疏璟接过茯苓端来的药盅,眉间皱起,
“虽说这几日身子不适,但也吃的太寡淡了,再炖一盅当归黄芪鸡汤,替小姐补补身子。”
茯苓俯首答是,欠身退了下去。
第19章 听雨
“阿姐平日不喜劳烦她们,宅子里又冷清,没什么胃口,便只让备了粥。”
梁疏璟没再继续追究下去,只是将盛满药汤的瓷勺缓缓吹了吹,一口一口送至梁疏月嘴边。大抵是药汤太过苦涩,还未服下几口梁疏月便露出难耐的神情。
正巧一旁的糍糕还有几块剩余,梁疏璟急忙煎起一块,让她快去去口中的苦味。
梁疏月嘴角含着笑,欣慰道:
“难怪宅子里那些下人常常在我面前夸赞璟王殿下,我们阿璟真是长成大孩子了。”
梁疏璟眼中一黯,将药盅放下,
“如今只剩阿姐与我相伴,总不能再让阿姐事事为我烦心。”
梁疏月听出他话语间的惆怅,心中一阵酸涩,以前常听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了爹娘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
“阿姐还记得你幼时气性大得很,不论是在翊翎山习剑,还是在国子监读书,三天两日便要惹出一堆事端来。尤其是严严冬日,被罚在山头迎着雪练剑,爹娘带着阿姐去看你时都心疼坏了,你却固执得很,听师父说练满三个时辰才能用膳,你便一鼓作气真在风雪中站了三个时辰。”
“既惹了祸,那总要自己承担才是。不过让爹娘与阿姐忧心,是阿璟不孝。”
汀兰郡主年轻时本以为自己因病再不能生育,便特意与梁煜领养了一名女童回来,唤梁疏月,谁料待到女童三岁时,太医又诊断出汀兰郡主身上的喜脉,夫妻二人喜不自胜,恰好诞下的又是男孩,算是凑了个“好”字出来。即便诞下梁疏璟后,夫妻二人也并未减少对汀兰郡主的半分疼爱,只是太后得知此事后略有不满,却又看在如今皇室添了子嗣的份上,只罢装作无事。
二人言语间天边便落日融金,暮云合璧,茯苓轻轻扣了扣门,正欲唤二人前去用膳。
云间谷的厨子得知今晚璟王也要一同留下来,额外又多备了好几道菜。梁疏月平日都喜与下人一同用膳,今晚璟王来了,不少婢子都静静站在一旁,哪里敢擅自上桌。她细细听了听饭桌上的动静,猜到婢子们定是没敢上桌,便放下筷子急忙开口:“都快快坐下,今晚大家挤一挤,委屈些吧。”
婢子们在云间谷服饰她这么多年,心中从未有过对她的半句怨言,反倒是梁疏月处处体恤她们,骨子里透着大家闺秀的温婉贤淑,真不愧为汀兰郡主教导出的孩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用与她身再合适不过,与水一色,与月同皎。
下人们早早用完膳便将东厢房收拾了出来,冬日的棉被褥也被换成了薄的,下人们都清楚这几日是特殊日子,璟王殿下定要在云间谷陪上阿姐几日才肯回京。
她们在云间谷服饰了梁疏月也快四年光阴,谈不上有多浓厚的主仆情谊,却相处的像知己,伴着梁疏月度过一个又一个迷茫不清的黑夜。更何况说起身世来,这些婢子们也比梁疏月好不到哪里去,都能体会她的丧亲之痛,且梁疏月身上那股长姐般久久萦绕的温柔知性,更像是给了她们一股家的温暖。
都是失了爹娘的孩子,能像这样聚一聚,再好不过了。
江愿安在伴雨亭内醒来时已不知是什么时辰了,她睁眼便注意到身上那件盖的严严实实的披风,猜到定是知秋见她憩着了又没唤她。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直至窗外透进阵阵微亮,梁疏璟才发觉自己又在祠堂跪了一夜。
璇玑按他昨日的吩咐早早便备好了马车与丰乐楼的蜜枣糍糕,梁疏璟从祠堂走出时神色怏怏,一副疲倦模样,交代了府上诸多事宜便乘着马车离京了。
每年至二月十三,元璟府便大门紧闭,屋内屋外一片沉寂。下人们也无一敢议论此事,只知璟王也不在府中,貌似是去某处看望养病的阿姐,唯一清楚璟王去向的,大约也便只有府上的总管璇玑了。
江愿安昨夜也听了屋外琅琅一夜春雨,清晨知秋还未打算唤她,便见她早已穿戴整齐在书房读起书架上快落灰的书策了。难得见小姐这么用功,知秋放轻手中的动作,轻声提醒她:
“小姐,璟王府上的璇玑姑娘来了。”
循声望去,只璇玑一人撑着伞前来。她本以为梁疏璟要跟在璇玑身后,谁料并未见到那人身影,只是她多想了。
璇玑收起手中的伞挂在屋外,跟着知秋进屋,屈膝同江愿安问好:
“见过江少卿,璟王这几日有要事在身,都不在府上,愿安姑娘勿要跑空了。”
江愿安还当梁疏璟在因昨日花朝宴的事情同她置气,假意漫不经心开口问道:
“那璟王殿下这几日在何处?何时回来?”
璇玑垂下眸子摇了摇头,“奴婢不知,还劳烦江姑娘等上几日,安心待殿下回来。”
闻言,江愿安只罢命知秋送客,便重新将视线落回手中的方策。
昨日梁疏璟送来的那套月华流照裙还被整整齐齐挂在一旁,扰的江愿安心烦意乱,远远看着裙子发起呆来,连书策也无心再读下去。
见知秋将璇玑送走还未回来,江愿安才独自起身,徐徐走近那套昨日无比引人注目的长裙。她伸出手细细感触着裙上柔软的布料和那巧夺天工的刺绣,脑海里皆是某人昨日的身影,还有无意拥她入怀的那一刹。她就这么静静立许久,指尖不断拂过裙上的一针一线,心中烦恼梁疏璟为何还要因昨日之事同她置气,明明他平时才不像是会轻易动怒的人,还是说...是因不想扶她入怀而心生芥蒂么?
她心中愈想愈烦,索性推开门,只身一人前往屋后的伴雨亭。
当初她给自己这处院子命名听雨院,便就是因极喜屋外种的那几株芭蕉,每逢落雨,屋外的芭蕉便更盈盈葱葱。雨打芭蕉,向来是听雨院出了名的一处好景。如今刚至初春,芭蕉方才抽出新叶,人们常道芭蕉宜雨不宜晴,今日这场雨,便是听雨院的芭蕉今年迎来的第一场雨。
以往都是雨打芭蕉闲听雨,而江愿安此时倒失了那股闲情雅致,只是兀自托着腮坐在亭内,听着帘外雨潇潇,滴芭蕉。她想起这几日才读过的诗“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只不过眼下何来秋声,怕不是春声罢了,江愿安心中漫漫想道。如今真让她待在府中,她也还是觉得烦闷,倒不如去璟王府同某人下棋,倒省了听阵阵蕉雨不断,她的心绪也不断。
…
待知秋找到她时,她早已伴着潇潇蕉雨趴在亭内眠着了。
想到小姐昨晚回了府上便闷闷不乐,加以今日璟王又不在府上,知秋心里明白的很,二人定是又拌嘴,闹得不悦了。瞧外头这雨丝毫没见要停的架势,知秋从屋内取出一件云锦披风,悄悄覆在了她肩头。
待梁疏璟赶到云间谷时,梁疏月也正跪在屋内烧香念经。
听到门外传来动静,她急忙搀起下人起身要去迎,被梁疏璟先一步拦了下来。
“阿姐便猜到你今日要来,一早便候着了。”
梁疏璟将从京川带来的蜜枣糍糕递与她手中,又命下人将其余几份都拿下去分了。梁疏月顷刻便猜出她手中的是什么,口中惊喜道:
“是蜜枣糍糕对不对?阿璟怎么想起带这个来了?”
梁疏璟见她这副欣喜的模样心中也不再觉疲乏,嘴角弯弯,
“前些日子去城中,想起阿姐喜吃这个,这次便带来了。”
梁疏月满心欢喜的尝了尝这份从京川带来的糍糕,笑的很是灿烂:“同阿姐上次吃过的味道一模一样,但阿姐更喜吃这个。”
梁疏璟心中清楚阿姐这么说是为了宽慰他,二人上次去丰乐楼,还是爹娘带着去的,一晃也已过去许多年了。
“等阿姐身子再好些,我们便回京川,吃上一顿新鲜的。”
话音刚落,梁疏月便难以自控的猛烈咳嗽起来,梁疏璟心头一紧,急忙伸手去轻轻拍打她的后背,
“阿姐咳的如此厉害,可是这几日受凉染了风寒?”
梁疏月过了许久才慢慢平复下来,挽过梁疏璟的手,安慰道:“不打紧的,阿姐从小每逢初春便要病上一阵子,你可忘了?”
“没忘,只是如今比以前病的更厉害了。”
“无妨,茯苓已将药煎好了,过会儿便端来了。”
话音未落,名叫茯苓的婢子手中便端着一盅药推门而入,见到璟王也在此处,屈膝道:
“璟王殿下万福,这是方才为小姐煎好的小柴胡汤,晚膳小姐道没胃口,便只备了莲子百合粥,殿下若也留在云间谷用膳,奴婢便命厨子备些新菜。”
梁疏璟接过茯苓端来的药盅,眉间皱起,
“虽说这几日身子不适,但也吃的太寡淡了,再炖一盅当归黄芪鸡汤,替小姐补补身子。”
茯苓俯首答是,欠身退了下去。
第19章 听雨
“阿姐平日不喜劳烦她们,宅子里又冷清,没什么胃口,便只让备了粥。”
梁疏璟没再继续追究下去,只是将盛满药汤的瓷勺缓缓吹了吹,一口一口送至梁疏月嘴边。大抵是药汤太过苦涩,还未服下几口梁疏月便露出难耐的神情。
正巧一旁的糍糕还有几块剩余,梁疏璟急忙煎起一块,让她快去去口中的苦味。
梁疏月嘴角含着笑,欣慰道:
“难怪宅子里那些下人常常在我面前夸赞璟王殿下,我们阿璟真是长成大孩子了。”
梁疏璟眼中一黯,将药盅放下,
“如今只剩阿姐与我相伴,总不能再让阿姐事事为我烦心。”
梁疏月听出他话语间的惆怅,心中一阵酸涩,以前常听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了爹娘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
“阿姐还记得你幼时气性大得很,不论是在翊翎山习剑,还是在国子监读书,三天两日便要惹出一堆事端来。尤其是严严冬日,被罚在山头迎着雪练剑,爹娘带着阿姐去看你时都心疼坏了,你却固执得很,听师父说练满三个时辰才能用膳,你便一鼓作气真在风雪中站了三个时辰。”
“既惹了祸,那总要自己承担才是。不过让爹娘与阿姐忧心,是阿璟不孝。”
汀兰郡主年轻时本以为自己因病再不能生育,便特意与梁煜领养了一名女童回来,唤梁疏月,谁料待到女童三岁时,太医又诊断出汀兰郡主身上的喜脉,夫妻二人喜不自胜,恰好诞下的又是男孩,算是凑了个“好”字出来。即便诞下梁疏璟后,夫妻二人也并未减少对汀兰郡主的半分疼爱,只是太后得知此事后略有不满,却又看在如今皇室添了子嗣的份上,只罢装作无事。
二人言语间天边便落日融金,暮云合璧,茯苓轻轻扣了扣门,正欲唤二人前去用膳。
云间谷的厨子得知今晚璟王也要一同留下来,额外又多备了好几道菜。梁疏月平日都喜与下人一同用膳,今晚璟王来了,不少婢子都静静站在一旁,哪里敢擅自上桌。她细细听了听饭桌上的动静,猜到婢子们定是没敢上桌,便放下筷子急忙开口:“都快快坐下,今晚大家挤一挤,委屈些吧。”
婢子们在云间谷服饰她这么多年,心中从未有过对她的半句怨言,反倒是梁疏月处处体恤她们,骨子里透着大家闺秀的温婉贤淑,真不愧为汀兰郡主教导出的孩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用与她身再合适不过,与水一色,与月同皎。
下人们早早用完膳便将东厢房收拾了出来,冬日的棉被褥也被换成了薄的,下人们都清楚这几日是特殊日子,璟王殿下定要在云间谷陪上阿姐几日才肯回京。
她们在云间谷服饰了梁疏月也快四年光阴,谈不上有多浓厚的主仆情谊,却相处的像知己,伴着梁疏月度过一个又一个迷茫不清的黑夜。更何况说起身世来,这些婢子们也比梁疏月好不到哪里去,都能体会她的丧亲之痛,且梁疏月身上那股长姐般久久萦绕的温柔知性,更像是给了她们一股家的温暖。
都是失了爹娘的孩子,能像这样聚一聚,再好不过了。
江愿安在伴雨亭内醒来时已不知是什么时辰了,她睁眼便注意到身上那件盖的严严实实的披风,猜到定是知秋见她憩着了又没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