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先帝在位时,他作为众多皇子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大皇子,本以为太子之位本应顺理成章落到他头上,谁知沈问策区区一个失了母妃的无用皇子,在太后身边培养了十几年,倒成了最先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不仅太后对他极为看重,连皇帝都事事托付于他。沈问易自知如若还在朝中事事与沈问策争先,照这么下去,那沈问策上位后抹杀掉的第一颗废棋便是他,自那时起,大皇子便当真开始远离朝堂,活成了人人眼中潇洒俊朗的易王。
灵毓公主算是诸多皇家子嗣中最要十全十美的一位,生母更是先帝在位时后宫名声显赫的淑贵妃,因此不论是先帝还是太后,对灵毓公主都是宠爱有加,故也养成了她如今的性子。而嘉宁公主虽说年纪长她一些,但母妃终究只是个当初不受宠的婕妤,况且不论是琴棋还是书画,处处都不如灵毓公主聪慧,性子又寡淡,故平日在这等场合极少发言。
只是,这众多皇嗣中,真正脱颖而出的,可不止沈问策一人。
梁疏璟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几位皇子公主拌嘴,先帝的子嗣虽多,但汀兰郡主的子嗣除了他与阿姐,可便再无旁人了,更何况,亲生子嗣,更是只有他梁疏璟一人。而那一夜梁府的变故导致汀兰郡主就这么薨了,在太后心里还是成了一道久久不能愈合的伤疤,便只能通过梁疏璟的眉眼来寻汀兰郡主的影子。
太后今日选来举办花朝宴的场所是来仪台,离景阳宫倒是不远。
婢女小心翼翼扶着贵妃站至高处的浮云阁,恰好将来仪台的一处众人尽收眼底。
贵妃一眼便注意到了那副与沈汀兰像极了的眉眼,狠狠攥紧了拳头,连指甲都要嵌进肉中。
“娘娘您息怒...咱们还同璟王来日方长,您万不可气坏了身子呢。”
“长音呢?也死了么?”
婢女闻言,胆战心惊点了点头。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贵妃自知如今要落把柄在梁疏璟手中,便不敢久留,冷着脸在婢女搀扶下回了寝宫。
太后放下手中快要见底的茶盏,示意兰絮更一盏新茶来,随即又问:“这名单上的人可都来齐了么?”
一旁的兰絮微微摇了摇头,道:“还余江知府家中二位小姐。”
兰絮话音刚落,江愿安便携着江愿知出现在了宴席。梁疏璟远远便注意到她那一身霁青长裙,果然如他心中所料,流水般的柔蓝与她很是相配,头上佩着的莲花冠随风摇曳起细长的流苏,步履间似乎春日百花都是为她而绽。
令牌恰巧还余最后两支,分别对应清叙客荼蘼花,以及忘忧客萱草花。
谢府的二小姐寻江愿安的身影寻了许久,终于是见到了姐妹二人的身影,于是悄悄趁江愿安不注意,凑到她身后,
“嘿!——”
江愿安被耳后莫名的动静吓了一跳,心有余悸回过头,一见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心中又喜又惊。
“我都许久未见到你了,在璟王府上天天就那么忙么?江少卿——”
谢元溪有意拖长腔调,围着她耳边喊。
“那是自然了,哎,璟王是何许人也呀,我现在简直是日理万机。”
听她这么说,谢元溪一把拉过她的手,小声低语道:
“不过听说璟王从来都不近女色,怎么偏偏愿让我们愿安在府上做少卿呢?莫非是…”
“哎——打住,元溪,这话可不能胡说。”
谢元溪意味深长同她一笑,拍拍她的手,似乎一切都明白了。
“我懂,我懂啦。”
几人三言两语间谢元溪注意到了江愿安身上那绣工不凡的长裙,低头一眼便认出那是皇室御用的月华流照图。
“这裙子...可是璟王赠的?”
江愿安见状只罢不好意思点点头,又急忙伸手示意她勿要声张,果然如她心中所料,还是被人认出来了。
不久宾客便纷纷落座,见人都来齐后,太后朝身边的兰絮点点头,便宣布今日花朝宴正式开始。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今日宴会第一项:插花,劳请诸位按主枝、客枝与使枝有序分清,得太后上喜者,赐重赏。”
今日太后宴请的多是文官府上的公子小姐,对插花品茶这等雅事都在行的很。
随着宫女给每人案前都送上花材,插花便正式开始了。
众人要用的花器都是花篮,但各自抽到的花材有所不同,考验的除了主观审美,更有众人的见机应变。
在场多数人抽到的主枝都是西府海棠,几枝娇嫩的海棠深深浅浅,尤露半分春色。唯有江愿安抽到的主枝有所不同,是宝华玉兰。而客枝可供选择的就要多些了,诸如杏花、山茶、绣球等等,谢元溪择了几枝尤为细长的雪柳,又缀以蝴蝶兰、瑞香在一旁,成了全场最先完成的。
江愿知年纪小,不论什么都想试一试,花篮中被她前前后后堆满桃花、杏花,梨花也要添上几枝凑热闹。
唯有江愿安看着空荡荡的花篮心中踌躇,若胡乱交差,太后看了定要心中不满,但这插花总要讲究自然、意境,又要讲究线条与整体,她心中只觉束手无策,毕竟她又不是那花店掌柜的,哪里懂这些道理。
见其他人都将花篮插好,端端正正摆在面前的案上,江愿安才终于下定决心从诸多花材中挑出一支白中带紫的丁香用作客枝,加以几枝开得正盛的月季,勉勉强强能够交差。
不过丁香花向来在插花中不常见,不出片刻,太后走到她跟前细细瞧了瞧,发现一支丁香在一堆极绚烂的花朵中倒是不争不抢,丝毫不夺那宝华玉兰的风头。
“你是江府大丫头吧?你且不妨告诉哀家,为何择中这一支丁香作客枝?”太后对她案前这副作品谈不上欣赏,却只觉出奇的很,不像寻常贵人家小姐的作风。
江愿安起身朝太后屈膝行礼,口中不急不慢解释:“太后万福,丁香向来常见又不失树繁枝茂,花朵虽小却花序独特,恬淡温润。臣女选丁香用作客枝,便是觉得做人也应如此,不论一旁是月季或是玉兰,做一支开的恬淡的丁香,也定有良人欢喜。”
在场不少人听到这番回答都觉得出奇,不由鼓起掌来,唯有远处的梁疏璟听她此言嘴角浅浅勾起,似笑非笑,
她可不是人群中不起眼的丁香。
太后听到这般合心意的回答,心中欢喜的很,连连夸赞道:“看来江知府真是教导有方,也难得皇帝要赐你到璟王府上做少卿,哀家今日算是明白了。来人,赐缠金嵌珠白玉镯一对。”
江愿安没料到这般信口拈来的话也能合太后的心意,急忙心虚的俯首谢恩:“臣女谢过太后,愿太后凤体康健,福安绵延。”
太后点评完江愿安那幅作品,再看别的便都只觉千篇一律,少有能让自己欢心的。于是便伴着兰絮搀扶回到台上席位,开始了今日宴会的第二项——吟诗。
“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如今冬去春来,正值送梅之际,第一道令牌乃是索笑客——梅花,诸位请便吧。”
抽到索笑客的乃如今太常寺卿乔坚之女乔寻真,着了一袭如今京川小姐们都喜穿的桃红褙子,下裙绣了成片成片的桃花。站起身来口中念念有词:
“寒梅映雪开,零落满庭前。思君不见影,泪伴梅花寒。”
太后微微点了点头,乔寻真向来被世人誉为京川才女,又性子温润,只可惜是庶女出身,否则定有不少公子上门提亲。
所幸江愿安摸来的不是这第一道令牌,否则要由她来打头的话么,真是要在太后面前出丑了。不过...荼靡花,谁说不是难为她呢...谁料这时江愿知又悄悄扯了扯她衣袖,低声道:
“阿姐,这个萱草花我不会作,你快替我想想。”
江愿安此刻真是如临大敌,她通读的诗集不过就那一二,现在让她作诗,真是三十晚上盼月亮,一点指望不上。
无奈,她只罢匆匆在纸条上题下几句打油诗,便将纸条塞给了江愿知。眼看世子小姐们都吟完了,过不久便要轮到她,江愿安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绞尽脑汁也作不出来。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时,璇玑悄然从身后递来一封纸笺,
“江姑娘,这是殿下命我递来的。”
江愿安心中正值疑惑,展开一看,工工整整题了四句诗:
荼蘼伴香风,远山碧影重。
花开暮春中,飘零不复容。
夜半待佳人,可怜残雾中。
谁怜孤芳处,空觅旧芳踪。
只可惜她还未在人群中找到梁疏璟的身影,便听婢女响亮一声:
“下一道:清叙客!”
江愿安急急忙忙站起身来,照着信笺上一字不差的念出来。待一首诗吟完,在场便响起轰然掌声。
“实在是好诗!本王只闻元璟府上有位少卿才华过人,今日一见,果真是非同寻常。”
贤王一边拍着手,一边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梁疏璟。
灵毓公主算是诸多皇家子嗣中最要十全十美的一位,生母更是先帝在位时后宫名声显赫的淑贵妃,因此不论是先帝还是太后,对灵毓公主都是宠爱有加,故也养成了她如今的性子。而嘉宁公主虽说年纪长她一些,但母妃终究只是个当初不受宠的婕妤,况且不论是琴棋还是书画,处处都不如灵毓公主聪慧,性子又寡淡,故平日在这等场合极少发言。
只是,这众多皇嗣中,真正脱颖而出的,可不止沈问策一人。
梁疏璟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几位皇子公主拌嘴,先帝的子嗣虽多,但汀兰郡主的子嗣除了他与阿姐,可便再无旁人了,更何况,亲生子嗣,更是只有他梁疏璟一人。而那一夜梁府的变故导致汀兰郡主就这么薨了,在太后心里还是成了一道久久不能愈合的伤疤,便只能通过梁疏璟的眉眼来寻汀兰郡主的影子。
太后今日选来举办花朝宴的场所是来仪台,离景阳宫倒是不远。
婢女小心翼翼扶着贵妃站至高处的浮云阁,恰好将来仪台的一处众人尽收眼底。
贵妃一眼便注意到了那副与沈汀兰像极了的眉眼,狠狠攥紧了拳头,连指甲都要嵌进肉中。
“娘娘您息怒...咱们还同璟王来日方长,您万不可气坏了身子呢。”
“长音呢?也死了么?”
婢女闻言,胆战心惊点了点头。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贵妃自知如今要落把柄在梁疏璟手中,便不敢久留,冷着脸在婢女搀扶下回了寝宫。
太后放下手中快要见底的茶盏,示意兰絮更一盏新茶来,随即又问:“这名单上的人可都来齐了么?”
一旁的兰絮微微摇了摇头,道:“还余江知府家中二位小姐。”
兰絮话音刚落,江愿安便携着江愿知出现在了宴席。梁疏璟远远便注意到她那一身霁青长裙,果然如他心中所料,流水般的柔蓝与她很是相配,头上佩着的莲花冠随风摇曳起细长的流苏,步履间似乎春日百花都是为她而绽。
令牌恰巧还余最后两支,分别对应清叙客荼蘼花,以及忘忧客萱草花。
谢府的二小姐寻江愿安的身影寻了许久,终于是见到了姐妹二人的身影,于是悄悄趁江愿安不注意,凑到她身后,
“嘿!——”
江愿安被耳后莫名的动静吓了一跳,心有余悸回过头,一见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心中又喜又惊。
“我都许久未见到你了,在璟王府上天天就那么忙么?江少卿——”
谢元溪有意拖长腔调,围着她耳边喊。
“那是自然了,哎,璟王是何许人也呀,我现在简直是日理万机。”
听她这么说,谢元溪一把拉过她的手,小声低语道:
“不过听说璟王从来都不近女色,怎么偏偏愿让我们愿安在府上做少卿呢?莫非是…”
“哎——打住,元溪,这话可不能胡说。”
谢元溪意味深长同她一笑,拍拍她的手,似乎一切都明白了。
“我懂,我懂啦。”
几人三言两语间谢元溪注意到了江愿安身上那绣工不凡的长裙,低头一眼便认出那是皇室御用的月华流照图。
“这裙子...可是璟王赠的?”
江愿安见状只罢不好意思点点头,又急忙伸手示意她勿要声张,果然如她心中所料,还是被人认出来了。
不久宾客便纷纷落座,见人都来齐后,太后朝身边的兰絮点点头,便宣布今日花朝宴正式开始。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今日宴会第一项:插花,劳请诸位按主枝、客枝与使枝有序分清,得太后上喜者,赐重赏。”
今日太后宴请的多是文官府上的公子小姐,对插花品茶这等雅事都在行的很。
随着宫女给每人案前都送上花材,插花便正式开始了。
众人要用的花器都是花篮,但各自抽到的花材有所不同,考验的除了主观审美,更有众人的见机应变。
在场多数人抽到的主枝都是西府海棠,几枝娇嫩的海棠深深浅浅,尤露半分春色。唯有江愿安抽到的主枝有所不同,是宝华玉兰。而客枝可供选择的就要多些了,诸如杏花、山茶、绣球等等,谢元溪择了几枝尤为细长的雪柳,又缀以蝴蝶兰、瑞香在一旁,成了全场最先完成的。
江愿知年纪小,不论什么都想试一试,花篮中被她前前后后堆满桃花、杏花,梨花也要添上几枝凑热闹。
唯有江愿安看着空荡荡的花篮心中踌躇,若胡乱交差,太后看了定要心中不满,但这插花总要讲究自然、意境,又要讲究线条与整体,她心中只觉束手无策,毕竟她又不是那花店掌柜的,哪里懂这些道理。
见其他人都将花篮插好,端端正正摆在面前的案上,江愿安才终于下定决心从诸多花材中挑出一支白中带紫的丁香用作客枝,加以几枝开得正盛的月季,勉勉强强能够交差。
不过丁香花向来在插花中不常见,不出片刻,太后走到她跟前细细瞧了瞧,发现一支丁香在一堆极绚烂的花朵中倒是不争不抢,丝毫不夺那宝华玉兰的风头。
“你是江府大丫头吧?你且不妨告诉哀家,为何择中这一支丁香作客枝?”太后对她案前这副作品谈不上欣赏,却只觉出奇的很,不像寻常贵人家小姐的作风。
江愿安起身朝太后屈膝行礼,口中不急不慢解释:“太后万福,丁香向来常见又不失树繁枝茂,花朵虽小却花序独特,恬淡温润。臣女选丁香用作客枝,便是觉得做人也应如此,不论一旁是月季或是玉兰,做一支开的恬淡的丁香,也定有良人欢喜。”
在场不少人听到这番回答都觉得出奇,不由鼓起掌来,唯有远处的梁疏璟听她此言嘴角浅浅勾起,似笑非笑,
她可不是人群中不起眼的丁香。
太后听到这般合心意的回答,心中欢喜的很,连连夸赞道:“看来江知府真是教导有方,也难得皇帝要赐你到璟王府上做少卿,哀家今日算是明白了。来人,赐缠金嵌珠白玉镯一对。”
江愿安没料到这般信口拈来的话也能合太后的心意,急忙心虚的俯首谢恩:“臣女谢过太后,愿太后凤体康健,福安绵延。”
太后点评完江愿安那幅作品,再看别的便都只觉千篇一律,少有能让自己欢心的。于是便伴着兰絮搀扶回到台上席位,开始了今日宴会的第二项——吟诗。
“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如今冬去春来,正值送梅之际,第一道令牌乃是索笑客——梅花,诸位请便吧。”
抽到索笑客的乃如今太常寺卿乔坚之女乔寻真,着了一袭如今京川小姐们都喜穿的桃红褙子,下裙绣了成片成片的桃花。站起身来口中念念有词:
“寒梅映雪开,零落满庭前。思君不见影,泪伴梅花寒。”
太后微微点了点头,乔寻真向来被世人誉为京川才女,又性子温润,只可惜是庶女出身,否则定有不少公子上门提亲。
所幸江愿安摸来的不是这第一道令牌,否则要由她来打头的话么,真是要在太后面前出丑了。不过...荼靡花,谁说不是难为她呢...谁料这时江愿知又悄悄扯了扯她衣袖,低声道:
“阿姐,这个萱草花我不会作,你快替我想想。”
江愿安此刻真是如临大敌,她通读的诗集不过就那一二,现在让她作诗,真是三十晚上盼月亮,一点指望不上。
无奈,她只罢匆匆在纸条上题下几句打油诗,便将纸条塞给了江愿知。眼看世子小姐们都吟完了,过不久便要轮到她,江愿安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绞尽脑汁也作不出来。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时,璇玑悄然从身后递来一封纸笺,
“江姑娘,这是殿下命我递来的。”
江愿安心中正值疑惑,展开一看,工工整整题了四句诗:
荼蘼伴香风,远山碧影重。
花开暮春中,飘零不复容。
夜半待佳人,可怜残雾中。
谁怜孤芳处,空觅旧芳踪。
只可惜她还未在人群中找到梁疏璟的身影,便听婢女响亮一声:
“下一道:清叙客!”
江愿安急急忙忙站起身来,照着信笺上一字不差的念出来。待一首诗吟完,在场便响起轰然掌声。
“实在是好诗!本王只闻元璟府上有位少卿才华过人,今日一见,果真是非同寻常。”
贤王一边拍着手,一边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梁疏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