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尉窈不接话,这时要是回一句“弟子受教”就等于承认他所说。是,其实他全揣测对了,可那又怎样!同门将来都好,都强,也不如她自己好、自己强!
  此时此地不能再多说,杜陵最后告诫:“罢了,已经考过去了,这事我不会再提,你也莫多想,下午专心考试,别让旁的学塾把我们尉学馆比下去。”
  尉窈刚回到自己坐位,上午场的成绩宣布了。
  薛匿瑕师兄过来她所在的区域点名,凡被点到的全是被淘汰的,不用进行下午场的考试。一舍同门被点到的有四人,武继、尉简、尉戒之和曲融。
  步氏学馆走掉一大半。
  被淘汰的学童得把自己的物品全搬走,一时间场地腾位、挪案,乱哄哄,吵嚷嚷。武继过来告别,拿唾沫蘸两行泪,把尉窈几人恶心够呛。
  二舍里一名被淘汰的学童跑过来,递向尉窈个细纸条,吭哧道:“尉窈,我喜……”
  喜个屁!尉茂一把将纸条揪在手,斧眉刀眼地吼对方:“滚!”
  把人吼走,他立即撕碎纸条,一套动作下来,仿佛人家是来跟他表白的。
  尉窈全当啥都没发生。
  尉茂一边帮她把书案往里抬,一边说正事:“杜陵那厮偷着给曲融补了好几天课,白补了。我不信他不气,刚才他找你是不是又训你了?”
  委屈该说就说。尉窈把刚才的两问两答,还有对方虚伪的说教全讲一遍。
  尉茂笑着听,随口赞道:“原来你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说几句你回几句。”
  哪是未卜先知,是早熟悉了杜陵的找茬招数。
  另一边,步延桢红着耳朵尖,主动帮尉蓁挪书案。尉蓁见他总不说话,只能先开口:“你上午考得还好吧?”
  步延桢很不好意思:“最后一题,差点白卷。”
  他在摆正书案,尉蓁凑近他弯下腰小声说:“我也是。”
  步延桢更无措了,声音发着颤说:“我,回去帮同门。”
  尉蓁看他跟逃跑似的,心知平时步延桢肯定不大和同门开玩笑,旁人或许觉得这种性格没趣,可是她喜欢。
  未时,下午场开始了。
  此次的考题出乎学童们意料,只有一道题就结束了,是让他们写出至今所学的所有诗名。谁先写完谁先走,尉氏学馆的学子不用管书案,会有馆奴帮他们送回各自学舍。
  此次的考题,是联考以来最正经、不捉弄人的。
  尉窈第一个交卷,然后在大考场边上等着,等尉茂、尉蓁、尉景都答完后,四人按照早就约定的,一起赶往河西街。
  为了安全又不打草惊蛇,尉茂三人的奴仆全按吩咐扮成农夫、货郎或普通赶路的人。
  尉窈这才和伙伴们说她昨天看见段大郎在敞衣阁前表现出来的怪异。几人都不是那种闷在家里读死书的,听名也知道敞衣阁是啥样的乐伎阁。
  尉景憎恶道:“不管段大郎君有什么苦衷,都不该在这种时候去那种地方!”
  尉蓁眼泪汪汪:“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段夫子是把心思都放在咱们尉学馆,才对自己的儿子疏于教导啊。”
  这话让尉窈鼻子直发酸:“对,蓁同门说得对。我想的是,段大郎君比我们年长,读的书、懂的道理肯定全比我们多,那他为什么非得在这种时候去乐伎阁?有什么顶顶要紧,让他忍不了这段时间也必须要去的原因?”
  尉茂:“你是说……跟段夫子摔那一跤有关?!”
  尉景:“那当天他怎么不说呢?”
  尉茂:“你白看志怪故事了,有些事是没有明显证据的。”
  尉窈点头,和聪明人交谈真的太省心了!
  其实尉茂更觉如此!他单问她:“这事你想过怎么查吗?”
  “在线索不明朗前,我觉得先把乐伎阁周遭仔细走一遍,确定段夫子摔跤的位置。”
  尉茂:“明白了。明天清早我再自己过来,按夫子平时给咱们上课的时间段,走他走的路,看看这条街上清早是什么光景,热不热闹,乱不乱糟。”
  他被尉窈赞许的看着,先是喜欢她的赞许,忽而明白,他说的这些她早想过了。
  四人到达河西街的时候,杜通定从州学府的一处墙洞爬出,幸好没伤到筋骨,他得赶紧找个地方躲奚骄两天。躲哪好呢?有了!敞衣阁!
  第66章 诗章魁首尉窈
  啪。
  一颗石子敲中杜通定后背,打消他想藏身的美梦。
  只见奚骄坐在墙头,还穿着打架中被撕烂的学子服,随他做个手势,二十几个家奴从草窝里爬起,围住杜通定。
  “我错了。”杜通定干脆利落下跪,他惶恐四周,如果死在这,再被野狗分食喽……
  他抓住最后一线生机喊:“我知道个秘密!尉氏小学前段时间死了位老夫子,他是被人害的!奚骄,我知道尉茂耍过你和周泰的事,你可以拿这个秘密报复回来!”
  河西街。
  这片街区的风貌一直维持着平城初建时期的规划格局,就是“伎作屠沽,各有攸处”。乐舞伎等寻欢场所集中于河岸相对的小半条街,紧挨之地没有民宅、短巷,以此方便官府的随时搜检。
  尉窈四人走了两个来回就看完了楼阁布局。
  河中摇来一木船,摇船的少年朝着他们这边昂声歌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尉景爱闹,按着对方的曲调回唱此诗的第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少年喊尉窈:“我昨天见过你,不要再来了,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人人喜爱花颜色,有的花能偶遇两次,已足够开怀!少年哼唱着脍炙人口的《关雎》摇橹而去,船前船后水草荡漾,波光粼粼。
  尉窈:“我想起来了,昨天他在河对岸打水漂。茂同门,明早你从这里过的时候,注意看一下他出来划早船么,如果看见他,你问他是不是每早都出来。”
  聪明!别说尉蓁、尉景佩服她思绪机敏,尉茂也没往这方面想。他说道:“今天就这样吧,等我查到什么后,送信给你。”最后这句是跟尉窈说的,因为明天起她要在崔学馆学诗了。
  四人分道。
  尉窈回家收拾了东西后,由阿母背着,母女二人匆匆赶往西城,春考才结束的傍晚,崔学馆到处可听见读书声。
  她进来亭形院,元静容和伙伴元狼蟋正往外走,尉窈揖礼,侧身让道。
  身份悬殊,两位帝室女旁若无人的边走边说笑。
  尉窈来到寄居的寝屋前,仰头打量,屋顶的树枝更蓬勃了,开始垂下檐边。亭形院,谁愿住“亭尖”呢。
  三月十五。
  “《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
  诗声朗朗,两日后,《诗经》学的月联考成绩出,尉窈仍是平城唯一的满分卷。同时,春考成绩出。
  受罚去州府整理文书库的就不说了,只说取得《诗经》春考前九名的学子。按排名由前往后有尉窈、崔致、孔毨、崔远、郭蕴、柳贞珠、郑相道、王彬、崔尚。
  这九名学子里,六人是崔学馆训义学舍的,如果算上尉窈,就是七人。他们的成绩都是满分,评判谁更优等的标准是书写工整及每轮小试的交卷时间。
  所以回过头来想,倘若尉窈按杜陵的要求正常答卷,不在第二轮小试里斗心思的话,她还真未必赢得第一。
  另外,崔学馆的训义学舍从此稳居全平城《诗经》学第一宝座,权贵大族纷纷托关系让后辈子弟过来旁听名师讲学,寻常出身的尉窈怎不更惹人羡慕嫉妒。
  后话不提,先说眼前。
  尉窈作为诗章魁首,除了纸笔奖励,州府另给她特殊奖励,于行像节后,进旧宫书库抄阅三天。
  大魏迁都后的最后一次宫人大迁移,是在前年开春的时候,不少重复的、又不算珍贵的书籍仍锁在旧宫的库房里。三天时间是不多,但只要日夜不眠,她可以抄出很多来。
  继这个奖励好消息后,尉茂把查到的敞衣阁消息也写在信上,派他的僮仆燕七送来。信里内容是乐伎阁前的街面上,每天都有早集,菜农经常运送大量的新鲜菜卖给乐伎阁,剩下的就地摆早集卖给河对岸的百姓。
  撑船的小郎姓潘,十天里有九天起早,把头天捕的鱼卖给固定的两所乐伎阁,其中一所乐伎阁就是敞衣阁。
  尉茂在信里还说,他打算和潘小郎再熟悉熟悉然后套话,近几天就不去河西街了,去常了容易引人注意。
  尉窈的回信简洁:“辛苦茂同门,勿怠学业。”
  尉茂拿到回信后,把同门二字涂掉,而后于“茂”字上摩挲来回。不过今日的消息不止一封,他下课后竟收到奚骄命人送来的信。
  这可太奇怪了。打开后,尉茂凝重!
  奚骄:段夫子离世,我亦伤心,今有疑他被害的消息,休沐日今吉食肆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