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在后面,铭召是通过谷中的嘴,知道他阿姐早先受的那些苦的。
谷中同铭妍虽然没有真的谈情说爱,但绝对是男二,这样的人物,她当然也要大加照顾啊,而且这一位还志向远大,同她原本的目标也不谋而合,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谁知道,这世界就这么容易就升级了?!
“这个世界早就要升级了,你不过是又推了一把。”二师兄知道她心中所想,小心的宽慰着,铭妍吐了一口气,她这何止是推了一把啊!起码三把啊!
铭召回封地,有点波澜不惊,早先正统派很觉得铭召在京城碍事,但铭召这一年多的作为,又让他们觉得他其实没有那么碍事,再加上他自动请去,虽然是在谷中要求后才离开的吧,也算是识大体,更有人想到早先他是和铭妍有一样机会的,或者说机会更多一些,但他一直都没有积极主动过,再想到他这些年都没有什么劣迹,也就说不上欢欣鼓舞了。
倒是有一些受过恩惠的百姓非常不舍,但王爷年龄大了就番是千百年来的规矩,也没有人多想什么。就算铭召离京时受封的东西多了一些,铭妍又多给了他一些封地,也没有多大的声浪。
在这一年,朝野上下更多的关注点在谷中身上,就在铭召离开的两个月后,不知道从哪里飘出了谷中功高震主这样的话。其实这样的话一直都有,当年谷中射杀蛮族大宗师时就有人说过,如此功劳,还要何赏?但在那个时候,蛮族虽然元气大伤,却还在,大规模的进攻也许阻止不了了,小规模的骚扰一直都有,这也是蛮族的特性,秋冬草木凋零,牲畜经过春夏半年的蓄养也还算膘肥体壮的时候,他们总要再找点补给好能度过寒冬。
而现在,蛮族是彻底绝迹了,虽然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但大珠朝黄旗所到之处,皆望旗而拜。
大珠朝,已经不需要谷中了。
谷中再一次入宫,这一次是请辞的。
铭妍看着他:“我没想到,将军也会受这种流言困扰。”
“只是臣心愿已了。”谷中倒是坦然,“何况这段日子,臣在科研所,也有所收获,并不会觉得寂寞。”
科技的大门一旦打开,没有雷霆手段是很难关闭的,中世纪教廷势力那么大,还是有一干科学家前仆后继。早先大珠朝是没有这样的氛围,大家一门心思的去研究武学,实在没这方面天赋的,也去研究武器,比如谷中。但是当农学院弄出种种作物之后,大家突然发现,还有这么一条路!
而在研究农作物的时候,器具自然也被提了上来,连带着,马镫都出来了——过去骑兵主要是靠自
身功夫,现在虽然还是有功夫的骑术更好,可没有武功的,也可以靠技巧来弥补了,见到这些呈上来的东西,有时候铭妍自己都觉得这世界不升级都亏!
而科研所就是一群对科学发明很痴迷的人自发建立的,到了后来势大,铭妍也只有认了,谷中回来的这段日子,除了偶尔和老朋友见见面说说话,基本都泡到了那里。
“将军先莫说这话,我这里有一样东西想让将军看看。”
铭妍招手,旁边自有宫女把谷中推了过去,谷中伸出头,就看到一张地图,但那是一张他从未见到过的地图,一些部分有一些眼熟,可更多的还是陌生。
“这里,是我们大珠。”铭妍在一个地方指了一下,谷中的目光一下变得不一样了。
第126章
谷中对大珠的地图是非常熟悉的, 铭妍手一划他立刻就认了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认出了周边的, 孔雀山以北, 西域以西,他虽没真的到过, 但都听别人说过了解过, 可是现在他发现,那在一整片大陆中, 竟只占了三分之二!
“这一片朕称为近海。”
“近海?”谷中的眼睛看着地图, 心不在焉的跟了一句, 海!那是大海, 他知道, 但, 大海竟这么大了吗?
铭妍哈哈一笑:“就是离内陆地区比较近的海, 唔, 朕给的估算就是五百里吧,在这以外, 就算是远海了。”
在她老家, 二百海里以内算是近海,这里还没有海里的概念, 她就按里来算了。现代社会是科技发达,而在这个高武世界, 是人力逆天,中和一下, 五百里也就凑合了。
“我们过去说西域,大多是指这一片, 但是西边,其实还有这么多的地方。”铭妍继续指,谷中点着头,他能看出来这些大陆并不是完全相连的,但每一块都不小,最小的一块,也几乎相当于大珠朝的面积了。
“将军可愿意去看看。”
谷中猛地抬起头,他这样的城府,此时也做不好表情管理了,他瞪着眼,仿佛不敢相信,可表情中已经带出来了神往,铭妍微笑:“那边,也许也有像我大珠这样的民众朝廷,也许没有。大概率是没有更好的,否则他们应该早就过来了,从其他国度过来的商人那里可以看出,我大珠应该更繁盛一些,但到底如何,我们现在知道的都不全面,这些年,我们的船队到了这里、这里……”
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划着:“但这里、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到过,那边的人也都没有过来过,将军可愿去看看吗?可愿,将我大珠朝的旗帜插在那边吗?”
谷中只觉得那股熟悉的悸动再次出现!
又两个月,谷中带着两千兵马从京都出发,向南而去,这一年在后世被称为玄黄元年。
第二年三月,由刘将军递交,有十五名臣子联名的奏折送到了铭妍案头,启奏她招夫,铭妍没有理会;四月,皇太后正式问询此事,铭妍只有点头;五月,皇夫一事闹的沸沸扬扬,各个世家甚至三大圣地都有人开始在江湖上露头;六月,河洛地区受灾,灾情不大,但不知道为什么绕到了铭妍选皇夫一事上,说这是天不忍大珠朝血脉不纯,此事惹的朝中宫中一起震怒,皇太后少有的发懿旨要求彻查此事,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不过皇夫一事也出现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局面。
皇夫一事那是一直有纷争,在铭妍还没点头同意选夫的时候,朝中就有各种声音——一是,这皇夫一定要家世清白;另一个是,这皇夫一定要家学渊源;还有一个则是这皇夫一定要血统纯正。
大概就是说,一个是平民派,就是怕家族势力太大,将来成为祸患;另外一个则是世家派,而最后一个说的含糊,其实就是武道派。而经过一番争执后,三派算是角逐出了最佳代表。
平民派的是上届新科探花于凤华,家世普通,虽然对当地来说算是一个乡绅,但放在朝中,那就是平民家的孩子。于家三代都没出国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到了他这里,科举上是连中了一个小三元,举人是以当地第二名出线,朝堂之上,更被点为了探花,众所周知,探花是看脸的。
于凤华长的那是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一举一动都颇有君子之风,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先天!
以普通乡绅家的资源能入先天,可见其天赋和努力,而且于凤华高中之后,先入翰林院,更是修持的风度翩翩,早先不少人在他身上押注,觉得铭妍性格强势,大概率是会选一个平民夫君的。
而世家代表则是关西杨家的嫡子杨修然,在大珠朝,杨家并不怎么显赫,却是正儿八经的千年世家,前朝就存在,底蕴强大。杨修然那是天生自带一股风流气度,难得的还是性格稳重,虽是公子出身,却从不贪恋好色,早就宣称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十六岁的时候已有锦绣文章问世,十八岁的时候已到宗师境界。
也就在他十八岁这一年,离开杨家,游历四方,历时六年,绘出了大珠朝南方的水域图,铭妍看到后非常欣喜,还专门召见了他,据说两人相谈甚欢。
早先也有一些人在他身上押注,觉得杨家虽然是世家,但一直低调,杨修然本身更是极为内敛,性子又平和,铭妍选他也是理所当然。
而圣地那里推出来的则是龙虎山的仲萧,从他的出身来说,本来是最没有希望的。别说是在大珠朝,就是各朝各代,三大圣地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同朝廷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却从不会为了朝廷出生入死,内乱之时不会,有外族入侵之时也不会。前朝曾发生过蛮族入侵,一路打到了帝都,三大圣地虽然有弟子出来奋战,却都是以个人名义,圣地本身,从不公开支持。
若是有可能,哪个朝廷都不会允许这样的势力存在,但对三大圣地的制裁,往往都是不了了之——据说,是因为觉者。
觉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层次,也没人知道,若以宗师和大宗师的区别来看,那也许,就完全是仙人了。
大珠朝的先祖据说也是一位觉者,不过因为早年劳碌,不像别的觉者寿数绵长,他这位太祖不到二百岁就仙去了,临走前留话,对三大圣地敬而远之。这些年大珠朝也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大概就是三大圣地要搞什么大事了,他们派人送去一份贺礼,别的基本都不过问,反正三大圣地要做的也无非就是比武、招新、祝寿这样的事情,说对朝廷没影响吧,也有那么点影响,不过总归不大。
谷中同铭妍虽然没有真的谈情说爱,但绝对是男二,这样的人物,她当然也要大加照顾啊,而且这一位还志向远大,同她原本的目标也不谋而合,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谁知道,这世界就这么容易就升级了?!
“这个世界早就要升级了,你不过是又推了一把。”二师兄知道她心中所想,小心的宽慰着,铭妍吐了一口气,她这何止是推了一把啊!起码三把啊!
铭召回封地,有点波澜不惊,早先正统派很觉得铭召在京城碍事,但铭召这一年多的作为,又让他们觉得他其实没有那么碍事,再加上他自动请去,虽然是在谷中要求后才离开的吧,也算是识大体,更有人想到早先他是和铭妍有一样机会的,或者说机会更多一些,但他一直都没有积极主动过,再想到他这些年都没有什么劣迹,也就说不上欢欣鼓舞了。
倒是有一些受过恩惠的百姓非常不舍,但王爷年龄大了就番是千百年来的规矩,也没有人多想什么。就算铭召离京时受封的东西多了一些,铭妍又多给了他一些封地,也没有多大的声浪。
在这一年,朝野上下更多的关注点在谷中身上,就在铭召离开的两个月后,不知道从哪里飘出了谷中功高震主这样的话。其实这样的话一直都有,当年谷中射杀蛮族大宗师时就有人说过,如此功劳,还要何赏?但在那个时候,蛮族虽然元气大伤,却还在,大规模的进攻也许阻止不了了,小规模的骚扰一直都有,这也是蛮族的特性,秋冬草木凋零,牲畜经过春夏半年的蓄养也还算膘肥体壮的时候,他们总要再找点补给好能度过寒冬。
而现在,蛮族是彻底绝迹了,虽然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但大珠朝黄旗所到之处,皆望旗而拜。
大珠朝,已经不需要谷中了。
谷中再一次入宫,这一次是请辞的。
铭妍看着他:“我没想到,将军也会受这种流言困扰。”
“只是臣心愿已了。”谷中倒是坦然,“何况这段日子,臣在科研所,也有所收获,并不会觉得寂寞。”
科技的大门一旦打开,没有雷霆手段是很难关闭的,中世纪教廷势力那么大,还是有一干科学家前仆后继。早先大珠朝是没有这样的氛围,大家一门心思的去研究武学,实在没这方面天赋的,也去研究武器,比如谷中。但是当农学院弄出种种作物之后,大家突然发现,还有这么一条路!
而在研究农作物的时候,器具自然也被提了上来,连带着,马镫都出来了——过去骑兵主要是靠自
身功夫,现在虽然还是有功夫的骑术更好,可没有武功的,也可以靠技巧来弥补了,见到这些呈上来的东西,有时候铭妍自己都觉得这世界不升级都亏!
而科研所就是一群对科学发明很痴迷的人自发建立的,到了后来势大,铭妍也只有认了,谷中回来的这段日子,除了偶尔和老朋友见见面说说话,基本都泡到了那里。
“将军先莫说这话,我这里有一样东西想让将军看看。”
铭妍招手,旁边自有宫女把谷中推了过去,谷中伸出头,就看到一张地图,但那是一张他从未见到过的地图,一些部分有一些眼熟,可更多的还是陌生。
“这里,是我们大珠。”铭妍在一个地方指了一下,谷中的目光一下变得不一样了。
第126章
谷中对大珠的地图是非常熟悉的, 铭妍手一划他立刻就认了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认出了周边的, 孔雀山以北, 西域以西,他虽没真的到过, 但都听别人说过了解过, 可是现在他发现,那在一整片大陆中, 竟只占了三分之二!
“这一片朕称为近海。”
“近海?”谷中的眼睛看着地图, 心不在焉的跟了一句, 海!那是大海, 他知道, 但, 大海竟这么大了吗?
铭妍哈哈一笑:“就是离内陆地区比较近的海, 唔, 朕给的估算就是五百里吧,在这以外, 就算是远海了。”
在她老家, 二百海里以内算是近海,这里还没有海里的概念, 她就按里来算了。现代社会是科技发达,而在这个高武世界, 是人力逆天,中和一下, 五百里也就凑合了。
“我们过去说西域,大多是指这一片, 但是西边,其实还有这么多的地方。”铭妍继续指,谷中点着头,他能看出来这些大陆并不是完全相连的,但每一块都不小,最小的一块,也几乎相当于大珠朝的面积了。
“将军可愿意去看看。”
谷中猛地抬起头,他这样的城府,此时也做不好表情管理了,他瞪着眼,仿佛不敢相信,可表情中已经带出来了神往,铭妍微笑:“那边,也许也有像我大珠这样的民众朝廷,也许没有。大概率是没有更好的,否则他们应该早就过来了,从其他国度过来的商人那里可以看出,我大珠应该更繁盛一些,但到底如何,我们现在知道的都不全面,这些年,我们的船队到了这里、这里……”
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划着:“但这里、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到过,那边的人也都没有过来过,将军可愿去看看吗?可愿,将我大珠朝的旗帜插在那边吗?”
谷中只觉得那股熟悉的悸动再次出现!
又两个月,谷中带着两千兵马从京都出发,向南而去,这一年在后世被称为玄黄元年。
第二年三月,由刘将军递交,有十五名臣子联名的奏折送到了铭妍案头,启奏她招夫,铭妍没有理会;四月,皇太后正式问询此事,铭妍只有点头;五月,皇夫一事闹的沸沸扬扬,各个世家甚至三大圣地都有人开始在江湖上露头;六月,河洛地区受灾,灾情不大,但不知道为什么绕到了铭妍选皇夫一事上,说这是天不忍大珠朝血脉不纯,此事惹的朝中宫中一起震怒,皇太后少有的发懿旨要求彻查此事,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不过皇夫一事也出现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局面。
皇夫一事那是一直有纷争,在铭妍还没点头同意选夫的时候,朝中就有各种声音——一是,这皇夫一定要家世清白;另一个是,这皇夫一定要家学渊源;还有一个则是这皇夫一定要血统纯正。
大概就是说,一个是平民派,就是怕家族势力太大,将来成为祸患;另外一个则是世家派,而最后一个说的含糊,其实就是武道派。而经过一番争执后,三派算是角逐出了最佳代表。
平民派的是上届新科探花于凤华,家世普通,虽然对当地来说算是一个乡绅,但放在朝中,那就是平民家的孩子。于家三代都没出国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到了他这里,科举上是连中了一个小三元,举人是以当地第二名出线,朝堂之上,更被点为了探花,众所周知,探花是看脸的。
于凤华长的那是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一举一动都颇有君子之风,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先天!
以普通乡绅家的资源能入先天,可见其天赋和努力,而且于凤华高中之后,先入翰林院,更是修持的风度翩翩,早先不少人在他身上押注,觉得铭妍性格强势,大概率是会选一个平民夫君的。
而世家代表则是关西杨家的嫡子杨修然,在大珠朝,杨家并不怎么显赫,却是正儿八经的千年世家,前朝就存在,底蕴强大。杨修然那是天生自带一股风流气度,难得的还是性格稳重,虽是公子出身,却从不贪恋好色,早就宣称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十六岁的时候已有锦绣文章问世,十八岁的时候已到宗师境界。
也就在他十八岁这一年,离开杨家,游历四方,历时六年,绘出了大珠朝南方的水域图,铭妍看到后非常欣喜,还专门召见了他,据说两人相谈甚欢。
早先也有一些人在他身上押注,觉得杨家虽然是世家,但一直低调,杨修然本身更是极为内敛,性子又平和,铭妍选他也是理所当然。
而圣地那里推出来的则是龙虎山的仲萧,从他的出身来说,本来是最没有希望的。别说是在大珠朝,就是各朝各代,三大圣地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同朝廷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却从不会为了朝廷出生入死,内乱之时不会,有外族入侵之时也不会。前朝曾发生过蛮族入侵,一路打到了帝都,三大圣地虽然有弟子出来奋战,却都是以个人名义,圣地本身,从不公开支持。
若是有可能,哪个朝廷都不会允许这样的势力存在,但对三大圣地的制裁,往往都是不了了之——据说,是因为觉者。
觉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层次,也没人知道,若以宗师和大宗师的区别来看,那也许,就完全是仙人了。
大珠朝的先祖据说也是一位觉者,不过因为早年劳碌,不像别的觉者寿数绵长,他这位太祖不到二百岁就仙去了,临走前留话,对三大圣地敬而远之。这些年大珠朝也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大概就是三大圣地要搞什么大事了,他们派人送去一份贺礼,别的基本都不过问,反正三大圣地要做的也无非就是比武、招新、祝寿这样的事情,说对朝廷没影响吧,也有那么点影响,不过总归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