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他从桌肆间看向忙碌招呼客人、进出厨房与大厅间的倩仪,她沉着稳定,不慌不忙,他有很强的安定感,感到即使他不在,这个餐厅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有她在,他才可以松脱出来,任意做点什么事。
因此他去大学修了艺术史的课程,最初选择西班牙艺术,以连接墨西哥艺术,又扩大修拉丁美洲艺术、美国艺术,他补修了大学部的艺术课程,随心所欲的修着,修这些课只源起于在玛格丽特艺品店的下午通常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他从她的艺术家那里没有得到更大的心灵满足,他想了解更多画,更多观看画作的角度,所以,出乎人生意料的,他回到学校竟是从选读艺术史开始。然后,有一天,他坐在玛格丽特的长桌前,看着玛格丽特指导工人,为墙壁挂上一幅新的抽象画作时,他说:「玛格丽特,我们来开另一家艺廊吧,是纯正的艺廊哦,不卖你架上的那些风景明信片,如何?在高级地段那边租间面店,不要很大,但要有好的画,我们需要更好的画家,卖更有价值的画。」
「帮那些好的画找到买主?」
「对,但我是商人,我要从高单价品获得利润,不会是你那小小画作的蝇头小利。」
玛格丽特笑得很开心,黑头发摇晃起来像浪般美丽。她说:「当然,有人要出钱,何乐不为?我可以提供任何技术上的支援。」
他们在旅馆密集的街上找到一家不大不小的店面,那里游客多,附近住宅区是高价的地段。他这时边修艺术硕士该补的大学部的艺术相关学分,他没有时间表,有多少时间修多少课,不一定要毕业,修课对他而言,是跳脱现有的生活模式,开立另一个眼界,和他一起上课的有很多是有了工作的,也有退休人士,想接触艺术的,或已在某个艺术单位工作的,他体会到这是种真正的学习,为了自己的缺乏与探求的欲望而走入校园。他要从老师那里挖到更值得投资的艺术概念,他确实也需要对艺术多了解,这几年,在那里面,他找到一股沉稳的力量,虽然并不知道道理何在。
第38章 五天
他在学校结识了对艺术行政饶有经验的朋友,这位在美术馆工作,一边进修的朋友替他引介了当代艺术家,及正在冒出头的青年艺术家,他的艺术欣赏经验意外的开扩。有时他会邀玛格丽特拨空,两人特地搭飞机去看某位画家的作品,决定在出得起价钱的范围内要不要经营这位画家的作品。有时,他们一起和青年画家讨论推出他的画作的方式,争取当地媒体的曝光。
玛格丽特和画家的沟通及卖画有专业的素养,通常画家也希望作品能找到买主,他们的努力在于将画卖出去,但他从来不心急,画廊刚开的那几个月,他们卖了一些画,足以支持租金和薪水,他认为如果他们挂上每一幅画的理由充足,有能力以那理由打动买家,有眼光的买家也会毫不手软。他们的画家群是当代美国画家,墨西哥裔占多数比例,本城巿的富有买家相当喜欢墨裔的作品,因为在那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墨裔。
比起餐厅,画廊的人事单纯,易于管理,他的功课在找画。几年持续下来,在学校累积的艺术知识概念和画廊的实务经验,让他感到内在丰富,画面上的色彩和构造常占据他的心思,在那心思里,他安静如一只文风不动的晨鸟,视线所及,已是远山近水、平畴绿林。
倩仪知道他不在餐厅时,就在学校或画廊,但她不知道他对画投入多少精力,他很少谈画廊的买卖状况,事实上,玛格丽特负担了大部分的买卖实务,他给她合理的报酬。而画廊这边的账册,是他的一个隐密账册,倩仪不会过问,餐厅已让她疲于奔命,她不会想到一个画廊的可能经营数字,她以为他只是玩票性质,因为不管他花多少时间在找画上,在餐厅里仍经常看到他过来询问一两件细节,或与客人招呼。而到了报税季节,税务完全由他和会计师处理,倩仪也从来没有过问,她只在报税单的配偶栏签名,她的任务是确认餐厅每年都维持正数成长。
一只常饮用的杯子,杯身有了裂痕,它不影响饮用,但裂痕是在那里了,取用时一定会看到。他和倩仪的婚姻就像那只杯子,他们维持一种客气和尊重关系,好像深怕一个不小心,那裂痕就会张扬,把杯身正式分成两半。越是客气的关系,越是做作,像穿了一件套装,行为举止要符合那套装合身剪裁对身体的拘束。有时他在后院操作浇水器,看着水管里的水以圆弧形洒向草皮,草皮一下显得更为翠绿,不必为干枯苦恼,但那长着的草是他的家园吗?是的,他在灌溉一个家园,让家园里的一草一木成长,但他感到自己像个苦劳,只是劳役的部分,只是一个水龙头,在开启的时候,将水送到各个水管的喷水闸。
谕方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进入中学八年级,再几年,申请大学后就会离开家,谕方会有自己的天空,拥有自在飞翔的领地。他珍惜仅剩的几年相处时光,每天回家,都跟谕方聊天,在他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交友圈逐渐扩大,常在房里讲电话时,他并不打扰他。假日的早晨,季节的替换,谕方会和他一起剪院子的树枝,他打算等谕方离开家后,修剪院子的工作得交给工人。以免他独自修剪时,太过想念谕方。
光明三年前回台湾娶了太太,在家人的安排下,那活泼可爱的女孩愿意跟光明到美国来,他们有一个小婴儿,光明工作更卖力,他有一个家要养,他回到住处不再孤单。光明是他的得力助手。他深刻体会,事业的建立,伙伴是多么重要的选择,他得到许多人的帮忙,一起在创业的这条路上一步一步踏实的走着。
每年冬天,圣诞节前后,他们在餐厅外挂上许多圣诞灯饰,每一棵树,每个窗户,每片墙,灯饰闪烁,河边的每一家商店所属的范围结满灯饰,整个河边步道闪闪烁烁,越夜越闪亮,充满冬日的节庆气息。浪漫的河道彷如一条蜒蜿的灯河,游客徜徉在灯光波影中,追求过节的气息,浪漫的人生享受。
翻了年后,灯饰收起来,日子回到平常,冬日的残迹处处可见,院子的橡木落了一些叶子,桃树则只剩干枝,草长得慢,一片青青黄黄。这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景象。
这年春天的暖风刚起时,桃树的干枝上冒出鲜嫩的花苞,他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大哥说:「妈妈打电话来说爸爸过世了,你有空回去参加丧礼吗?」
这是他到德州的第十年,餐厅也开了将近十年,而画廊静悄悄的运作了将近五年,他的生活充塞了创业的细节,一个关卡一个关卡迈过,在中年之际,脚步趋于稳定,回头望去,才发现在冲撞的过程,只看到了自己,忘了远居太平洋另一端的父母衰老的步伐比想象中快。冬天的寒风一来,枝头的枯叶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飘落下来。
倩仪问:「要我陪你一起回去吗?」
「不必,你本来就没有见过他,何必在人死后见。他很早就搬离家没跟家人住一起,他有他的另一个家。你只管顾着餐厅,我回去五天,五天,停留五天就回来。」
倩仪送他到机场。他想不起上回回台湾是什么时候,护照上有入关章,但他懒得翻,那无足重要。现在要踏入这个五天的旅程,心中彷如一片芜草,想起小时候爸爸和妈妈时常闹得不愉快,爸爸一定不希望那样,所以后来他搬出去过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生。爸爸很有勇气,他要去向他的勇气致敬。
他在登机门转身向倩仪挥手再见,倩仪站得很直,身材窈窕美丽,她向他挥手。她脸上挂着笑容,自信雍容,曾经,他将那种自信视为面具,而今,他已不在乎那是不是面具。他会有一趟需要转机的漫长航程,他得花点时间理一理心中的芜草。
第39章 信
思:
我们预计在日本停留七天,拍一支宣传旅游的短视频,这是委托的案子,我们在四国一带拍摄,这里多山多水多温泉,再三个工作天,就可按进度完成。
为什么拍片?这是一个很长的历程,连我自己也想不到会走入这行。
回首已经过去的二十二年,时间好像很长,但因你的来信,时间变短了,你好似就在眼前,我又可以跟你聊天说着日常。
我几度哭泣,无法成眠,我试着给你写信,一边整理思绪。为何如此软弱,我以为我够坚强了,却眼泪一再崩溃,过去忍住没流的,现在流尽,希望流尽后,一生的情就还完了。
你离开后,我一直在读书,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在学校里一直待下去最单纯,也就认分的一路往上念。后来往文学研究发展,我的指导教授说来研究黑人文学吧,因为我念博士班的时候,美国黑人作家童妮·摩里森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教授说美国小说家很久没拿诺贝尔奖了,黑人作家得奖意义非凡,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我没什么选择,一头栽进去,进入文学的研究领域,那几年扎实的读了些书,毕业后很幸运在大学找到教书的职位,也教了几年书。可是文学实在太庞大,我在那里喜悦过也忧伤过,文学带我更细微体会人世的悲喜哀愁,却也让我因过度沉浸其中而对不同的人生经历疲倦,做为一个学者也无可避免的在乏味的作品里消耗着时间,我感知自己无法成为一名博大精深的学者,对学校的教学杂务也失去耐心,感到自己在一个繁琐的困境教着已然熟悉却无法更精辟的内容,对自己感到不耐,可能是失去热情了吧!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翻译的行业,朋友替影视公司找视频翻译,我以拔刀相助的义气加入翻译团队,接着便接触到视频的制作,这位朋友到国外拍片时,需要翻译,我随行,在拍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另一种生活的乐趣和可能。于是,我自己成立了一个影视制作与翻译公司,以教学上接触过的同行好友和优秀的学生为基础,我们接手许多视频的翻译,还有会议场合的现场翻译,提供各种需要翻译人才的需求,本来以美语为主,后来日语也加入,公司有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公司稳固后,我们也制作短片找频道播出,主要以生活美学为主,旅游是一部分,我们收取委制单位的费用做着理想中的事,我则跟着制作团队体验不同的生活,加入拍摄内容的编写,将文字的力量转化为影像,组织影像让谈论生活的意念更亲民。几年来,我过着这种四处行走的生活,我以为这个方式也是理想生活的实践,我所受的文学训练可以运用在视频的内涵上,我实践蕴藏在脑海中的生活思想。
因此他去大学修了艺术史的课程,最初选择西班牙艺术,以连接墨西哥艺术,又扩大修拉丁美洲艺术、美国艺术,他补修了大学部的艺术课程,随心所欲的修着,修这些课只源起于在玛格丽特艺品店的下午通常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他从她的艺术家那里没有得到更大的心灵满足,他想了解更多画,更多观看画作的角度,所以,出乎人生意料的,他回到学校竟是从选读艺术史开始。然后,有一天,他坐在玛格丽特的长桌前,看着玛格丽特指导工人,为墙壁挂上一幅新的抽象画作时,他说:「玛格丽特,我们来开另一家艺廊吧,是纯正的艺廊哦,不卖你架上的那些风景明信片,如何?在高级地段那边租间面店,不要很大,但要有好的画,我们需要更好的画家,卖更有价值的画。」
「帮那些好的画找到买主?」
「对,但我是商人,我要从高单价品获得利润,不会是你那小小画作的蝇头小利。」
玛格丽特笑得很开心,黑头发摇晃起来像浪般美丽。她说:「当然,有人要出钱,何乐不为?我可以提供任何技术上的支援。」
他们在旅馆密集的街上找到一家不大不小的店面,那里游客多,附近住宅区是高价的地段。他这时边修艺术硕士该补的大学部的艺术相关学分,他没有时间表,有多少时间修多少课,不一定要毕业,修课对他而言,是跳脱现有的生活模式,开立另一个眼界,和他一起上课的有很多是有了工作的,也有退休人士,想接触艺术的,或已在某个艺术单位工作的,他体会到这是种真正的学习,为了自己的缺乏与探求的欲望而走入校园。他要从老师那里挖到更值得投资的艺术概念,他确实也需要对艺术多了解,这几年,在那里面,他找到一股沉稳的力量,虽然并不知道道理何在。
第38章 五天
他在学校结识了对艺术行政饶有经验的朋友,这位在美术馆工作,一边进修的朋友替他引介了当代艺术家,及正在冒出头的青年艺术家,他的艺术欣赏经验意外的开扩。有时他会邀玛格丽特拨空,两人特地搭飞机去看某位画家的作品,决定在出得起价钱的范围内要不要经营这位画家的作品。有时,他们一起和青年画家讨论推出他的画作的方式,争取当地媒体的曝光。
玛格丽特和画家的沟通及卖画有专业的素养,通常画家也希望作品能找到买主,他们的努力在于将画卖出去,但他从来不心急,画廊刚开的那几个月,他们卖了一些画,足以支持租金和薪水,他认为如果他们挂上每一幅画的理由充足,有能力以那理由打动买家,有眼光的买家也会毫不手软。他们的画家群是当代美国画家,墨西哥裔占多数比例,本城巿的富有买家相当喜欢墨裔的作品,因为在那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墨裔。
比起餐厅,画廊的人事单纯,易于管理,他的功课在找画。几年持续下来,在学校累积的艺术知识概念和画廊的实务经验,让他感到内在丰富,画面上的色彩和构造常占据他的心思,在那心思里,他安静如一只文风不动的晨鸟,视线所及,已是远山近水、平畴绿林。
倩仪知道他不在餐厅时,就在学校或画廊,但她不知道他对画投入多少精力,他很少谈画廊的买卖状况,事实上,玛格丽特负担了大部分的买卖实务,他给她合理的报酬。而画廊这边的账册,是他的一个隐密账册,倩仪不会过问,餐厅已让她疲于奔命,她不会想到一个画廊的可能经营数字,她以为他只是玩票性质,因为不管他花多少时间在找画上,在餐厅里仍经常看到他过来询问一两件细节,或与客人招呼。而到了报税季节,税务完全由他和会计师处理,倩仪也从来没有过问,她只在报税单的配偶栏签名,她的任务是确认餐厅每年都维持正数成长。
一只常饮用的杯子,杯身有了裂痕,它不影响饮用,但裂痕是在那里了,取用时一定会看到。他和倩仪的婚姻就像那只杯子,他们维持一种客气和尊重关系,好像深怕一个不小心,那裂痕就会张扬,把杯身正式分成两半。越是客气的关系,越是做作,像穿了一件套装,行为举止要符合那套装合身剪裁对身体的拘束。有时他在后院操作浇水器,看着水管里的水以圆弧形洒向草皮,草皮一下显得更为翠绿,不必为干枯苦恼,但那长着的草是他的家园吗?是的,他在灌溉一个家园,让家园里的一草一木成长,但他感到自己像个苦劳,只是劳役的部分,只是一个水龙头,在开启的时候,将水送到各个水管的喷水闸。
谕方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进入中学八年级,再几年,申请大学后就会离开家,谕方会有自己的天空,拥有自在飞翔的领地。他珍惜仅剩的几年相处时光,每天回家,都跟谕方聊天,在他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交友圈逐渐扩大,常在房里讲电话时,他并不打扰他。假日的早晨,季节的替换,谕方会和他一起剪院子的树枝,他打算等谕方离开家后,修剪院子的工作得交给工人。以免他独自修剪时,太过想念谕方。
光明三年前回台湾娶了太太,在家人的安排下,那活泼可爱的女孩愿意跟光明到美国来,他们有一个小婴儿,光明工作更卖力,他有一个家要养,他回到住处不再孤单。光明是他的得力助手。他深刻体会,事业的建立,伙伴是多么重要的选择,他得到许多人的帮忙,一起在创业的这条路上一步一步踏实的走着。
每年冬天,圣诞节前后,他们在餐厅外挂上许多圣诞灯饰,每一棵树,每个窗户,每片墙,灯饰闪烁,河边的每一家商店所属的范围结满灯饰,整个河边步道闪闪烁烁,越夜越闪亮,充满冬日的节庆气息。浪漫的河道彷如一条蜒蜿的灯河,游客徜徉在灯光波影中,追求过节的气息,浪漫的人生享受。
翻了年后,灯饰收起来,日子回到平常,冬日的残迹处处可见,院子的橡木落了一些叶子,桃树则只剩干枝,草长得慢,一片青青黄黄。这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景象。
这年春天的暖风刚起时,桃树的干枝上冒出鲜嫩的花苞,他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大哥说:「妈妈打电话来说爸爸过世了,你有空回去参加丧礼吗?」
这是他到德州的第十年,餐厅也开了将近十年,而画廊静悄悄的运作了将近五年,他的生活充塞了创业的细节,一个关卡一个关卡迈过,在中年之际,脚步趋于稳定,回头望去,才发现在冲撞的过程,只看到了自己,忘了远居太平洋另一端的父母衰老的步伐比想象中快。冬天的寒风一来,枝头的枯叶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飘落下来。
倩仪问:「要我陪你一起回去吗?」
「不必,你本来就没有见过他,何必在人死后见。他很早就搬离家没跟家人住一起,他有他的另一个家。你只管顾着餐厅,我回去五天,五天,停留五天就回来。」
倩仪送他到机场。他想不起上回回台湾是什么时候,护照上有入关章,但他懒得翻,那无足重要。现在要踏入这个五天的旅程,心中彷如一片芜草,想起小时候爸爸和妈妈时常闹得不愉快,爸爸一定不希望那样,所以后来他搬出去过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生。爸爸很有勇气,他要去向他的勇气致敬。
他在登机门转身向倩仪挥手再见,倩仪站得很直,身材窈窕美丽,她向他挥手。她脸上挂着笑容,自信雍容,曾经,他将那种自信视为面具,而今,他已不在乎那是不是面具。他会有一趟需要转机的漫长航程,他得花点时间理一理心中的芜草。
第39章 信
思:
我们预计在日本停留七天,拍一支宣传旅游的短视频,这是委托的案子,我们在四国一带拍摄,这里多山多水多温泉,再三个工作天,就可按进度完成。
为什么拍片?这是一个很长的历程,连我自己也想不到会走入这行。
回首已经过去的二十二年,时间好像很长,但因你的来信,时间变短了,你好似就在眼前,我又可以跟你聊天说着日常。
我几度哭泣,无法成眠,我试着给你写信,一边整理思绪。为何如此软弱,我以为我够坚强了,却眼泪一再崩溃,过去忍住没流的,现在流尽,希望流尽后,一生的情就还完了。
你离开后,我一直在读书,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在学校里一直待下去最单纯,也就认分的一路往上念。后来往文学研究发展,我的指导教授说来研究黑人文学吧,因为我念博士班的时候,美国黑人作家童妮·摩里森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教授说美国小说家很久没拿诺贝尔奖了,黑人作家得奖意义非凡,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我没什么选择,一头栽进去,进入文学的研究领域,那几年扎实的读了些书,毕业后很幸运在大学找到教书的职位,也教了几年书。可是文学实在太庞大,我在那里喜悦过也忧伤过,文学带我更细微体会人世的悲喜哀愁,却也让我因过度沉浸其中而对不同的人生经历疲倦,做为一个学者也无可避免的在乏味的作品里消耗着时间,我感知自己无法成为一名博大精深的学者,对学校的教学杂务也失去耐心,感到自己在一个繁琐的困境教着已然熟悉却无法更精辟的内容,对自己感到不耐,可能是失去热情了吧!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翻译的行业,朋友替影视公司找视频翻译,我以拔刀相助的义气加入翻译团队,接着便接触到视频的制作,这位朋友到国外拍片时,需要翻译,我随行,在拍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另一种生活的乐趣和可能。于是,我自己成立了一个影视制作与翻译公司,以教学上接触过的同行好友和优秀的学生为基础,我们接手许多视频的翻译,还有会议场合的现场翻译,提供各种需要翻译人才的需求,本来以美语为主,后来日语也加入,公司有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公司稳固后,我们也制作短片找频道播出,主要以生活美学为主,旅游是一部分,我们收取委制单位的费用做着理想中的事,我则跟着制作团队体验不同的生活,加入拍摄内容的编写,将文字的力量转化为影像,组织影像让谈论生活的意念更亲民。几年来,我过着这种四处行走的生活,我以为这个方式也是理想生活的实践,我所受的文学训练可以运用在视频的内涵上,我实践蕴藏在脑海中的生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