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甚至还查到了,这支军队杀了原本的云王祭旗。
  云王已死,他的那些孩子却还活着,而且大半落入了起义军手里,起义军杀了一部分,留了几个,现在正好得用,他们打算奉其中一个年幼的孩子做新的云王,以此来招揽云王旧部,希望能依靠云王旧部的力量,对付景昌。
  这是懦弱的表现,显然起义军也在害怕景昌的军队。
  谁能不怕呢?没看以往和云国要好的宁国,这次全程一句话都没说,半个字都不敢吐出来,生怕被景昌给盯上,原本的云宁之盟,是被多少人津津乐道的盟约,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盟约能结两国百年之好。
  结果连十年都没撑过去,就宣告破裂了。
  宁国不乐意掺和云国的乱摊子,起义军又害怕和景昌的军队直接撞上,所以现在就呈现出一副颇为诡异的局面,起义军拥护新云王继位,口口声声说忠君之事,希望新云王能报杀父之仇,带领云王旧部去攻打胡幼安。
  好似起义军从头到尾都忠心耿耿,那些破城屠城的事情,都不是他们干得一样。
  新云王与云王旧部则连连退却,死也不肯说一句胡幼安的不是,云王祭旗这事儿像是从未发生过,所有势力都缄口不提。
  沈知微都无语了,怎么这些诸侯王怂成这样了?以前一块称王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怂的!
  景昌现在不惧跟任何势力直接对战,但若是所有势力都避战,沈知微还真有点儿头疼了,总不能人家老老实实关上大门过日子,她像个土匪流氓一样,踹门闯进去就□□吧?
  景昌是正规军队,不是地痞流氓!
  情况有些令沈知微头疼,不过沈知微没在前线,前线战场上的将军如何做选择,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
  胡幼安面对这种情况,不慌不忙,她和杜鹃之前讨论的时候,其实讨论过这种情况的发生,当时两人一致认为,此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怎么可能所有人都那么怂?好歹一个个不是一方霸主就是一国之君,骨气呢?
  骨气在活命面前是没有的,这点胡幼安是高看他们了。
  问题不大,胡幼安直接派出使者,开始“游说”。
  名为游说实际上是到处找事儿,今天烧了别家的府邸,明天抢走他人的钱财,后天又当面冒犯了谁的祖宗。
  做得事那叫个人神共愤,只要没当场死了,就往死里作。
  胡幼安帐下有不少这种“疯子”,他们身体比较差,在沙场上立功的机会很少,现如今入伍的人,人人奔着军功封爵,没法立功就永远不可能封爵,所以他们愿意铤而走险,用自己的命去立一份战功,就算他们死了,他们的家人也能享上这份战功的福。
  看着前线传回来的军报,沈知微瞅着那些使者的举动,莫名觉得有些眼熟。
  是你们吗?大汉的使臣?
  反正不管怎么说,使者一死,胡幼安立马有了出兵的理由,忍得住的那是绝世老王八,忍不住的,等待自己的就是被景昌占领的结局。
  沈知微现在的脾气比以前好一点儿了,以前她是绝对不会给王公贵族留活口的,现在她会留一点儿,然后将这些王公贵族往关外赶。
  外头还有很大的天地,沈知微的商队在外头也摸清了一些国家的底细,依沈知微看来,外国的发展进程比起如今的大周要慢了不少,这些诸侯王在大周时失败者,到了外国,那就是降维打击。
  沈知微现在没工夫去管那些外国,但是等以后,国内的仗打完了,迟早要打到国外去,到时候总不能还到处派使者作死,以此来得一个师出有名,不是不行,是多少有些滑稽了。
  堂堂大国,动兵时哪儿还用费那么大劲啊,自然该轻松一些。
  所以先让那些诸侯王的王室成员与忠臣过去,届时不管是他们非常有出息的割据一地,重立为王,还是非常没出息的被杀了,都可以成为以后大周名副其实出兵的借口。
  立国了,那是自古以来同为一家,收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死了,那是血脉相融的亲人死在了异国他乡,是外国的蛮夷结下了仇恨,必须杀之以肃清恩仇。
  没死,混得一般,那就是外国蛮夷故意怠慢,要讨个公道,没死,混得还可以,就是没有立国,那是故意与外国蛮夷勾结,野心勃勃日后还要再攻大周,必须扼杀威胁于摇篮之中。
  反正沈知微有一百个理由,让这些家伙为她发光发热。
  胡幼安这一战,就从年初打到了年尾,过年的时候也没能回景昌,而是在外头过了。
  新云王与云王旧部要死不死的跑了大半年,胡幼安一半精力在附近的小国身上,一半精力在侵吞云国上,还真就叫这些人运气不错的活到了现在。
  过了年后,景昌有官员弹劾胡幼安是在故意放走敌人,有通敌之嫌,很可能是要养寇自重,沈知微拿了弹劾折子,就让蛐蛐人的几个官员去前线慰问了。
  既然不清楚前线什么情况,还觉得是大将军的错,那就亲自去前线看看,看明白了之后,回来再重新写折子。
  沈知微没有故意为难那些官员的意思,她就是单纯觉得,能说出胡幼安故意放人这种话的文官,非常需要去前线锻炼一下,她相信这些文官只是因为见识少,并不是真的蠢到看不清时局。
  云国的冬天比景昌可暖和多了,所以沈知微就让那群人顶着风雪出去了,等他们到了云国,或许云国的花儿都开了。
  等那几个上了弹劾折子的文官被送出景昌城后,说胡幼安坏话的声音一下子就小了不少,沈知微觉得这些文官应该是在等那几个文官传回第一手战场消息,真是忧国忧民的臣工。
  沈知微深觉那些文官过年的时候有点儿闲得慌,于是选了几个在景昌无甚建树的文官,送去了刚打下来没多久的云地,希望他们能在那片饱经战乱摧残的废墟之上,施展才华,为云地重建工程挥洒青春与汗水。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景昌,那就看云地什么时候赶上景昌繁荣了。
  第96章庆贺天下一统!
  当外头打仗的时间太长时, 人们可能就会忘记外面还在打仗。
  沈知微以前还觉得不可能,外头打生打死,每天都有军报传回来,怎么可能会忘了在打仗呢?
  然后景昌就打了将近两年的仗。
  接着沈知微就看见了活生生的社会实验, 结论表明, 人们真的会忘记还在打仗这件事。
  也有可能是因为景昌的报纸都不怎么提外头在打仗的事儿了, 这才导致人们都忘记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有点儿扯,反正沈知微不太相信, 可事实上就是如此, 有时候连沈知微自己都会忘记外面还在打仗。
  战争距离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人们每天睁开眼睛闭上眼睛, 一整天过得都很平静,听不见死亡的声音也听不见战场上的喊杀声,忘记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是因为忘了, 所以在听说大胜的时候,沈知微产生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淡定。
  “大军已经夺下云地,连同数十个诸侯国, 现在剩下的几个诸侯国都递交了投降书, 有意向景昌投降, 大王, 大周天下重获一统了啊!”
  妫央激动到脸红脖子粗,他大声赞叹着, 眼睛通红, 说着说着甚至哽咽起来了。
  他在景昌已经有整整七年,这七年间,东奔西跑,为景昌耗尽心血, 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如何能不激动呢?
  大周四分五裂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是天子坐拥天下,重现旧日荣光的时候!
  “还没到最后一统的时候,但也快了,快了,快了,大王!大王万岁!”
  激动的人不止是妫央,平日里冷静自持的闻桃,此刻也忍不住的笑出声来,连声赞叹,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了。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其他官员跟成了复读机一样,一个劲儿的重复着这句话,沈知微被来来回回念叨着,后知后觉的从心底生出一股子激动来。
  天下,即将一统了。
  怎么这么快呢?
  其实一点儿都不快,沈知微现在的身体已经二十四岁了,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才刚十五,她用了十年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可还是太快了,信息来的太突然,回首好像昨天她才刚穿到这个世界,还在努力走主线剧情,想要摆烂,等待景昌被其他诸侯攻破的时候,怎么一转眼,她成了那个被寄予厚望,一统天下的王了呢?
  “好!好!胡幼安不愧是予最信任的武将,她不愧是大周的战神!下令,将此事印在报纸上,加急送往大周各地,今日万民同庆,自今日始,予便可宣布,这片土地,彻底摆脱了旧日的混乱,即将创造新的秩序,百姓同为一家,不分彼此,万民共存一国!”
  沈知微站起身来,长袖挥舞,自有一股执掌天下的从容,金色的龙在她裙摆上游动,似乎在向天地敬告,今日天下一统,这片土地拥有了唯一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