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这个想法被苏望劝说过后,他放弃了。
  因为苏望说,就算周天子仁慈,会饶诸侯王一命,诸侯王们也不可能在战场上留情,因为想要创立新朝,周天子必死无疑,落谁手里都是死。
  诸侯王们都想要周天子的命,那就别怪周天子要他们的命,这个消息传出去,除了被骂几句残暴外,周天子毫发无损。
  现如今的局势,周天子难道还怕诸侯王的几句谩骂吗?
  她因为诸侯王差点儿成了亡国之君,心中指不定怎么恨天下诸侯王,谁会怕敌人在背后骂自己啊。
  北王知道苏望说的有理,然后他就很无奈了,不能反击,北国如今元气大伤也不能反攻,那不就是等着周天子下令来打吗?而且还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开打,不知道脖子上的刀什么时候落下,忐忑的心情将北王折磨得够呛。
  等听到外头说,周天子开坛祭天,得神谶言——“天下九州,尽归于北”后,北王才彻底松懈下来。
  这把刀终于落下了。
  然后他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一把刀是真疼。
  北国就这么成了天下诸侯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第71章一个风吹就散的帽子,一……
  其中原本和北国关系变得好了一点儿的安国, 很快就有了动作。
  本来要送给北国的救助物资和人,全都被砍了小半,而且来北国的使臣也变得阴阳怪气起来,每天看北国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安国的态度是改变最大的, 其余国家的使臣也都冷淡了不少, 北王毫不怀疑, 如果今日景昌的威胁没有迫在眉睫,这群人都会跟北国直接翻脸。
  这就是这则谶言的可怕之处。
  天下九州, 尽归于北。
  周天子究竟是如何想出如此狠毒的阳谋, 让北王是反驳也不是, 不反驳也不是。
  从野心来说, 北王是很认同这则谶言的,他恨不得北国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北国还是应该低调一些,毕竟如果不是其他国家的援助,此次北国都要被景昌给干灭国了。
  如今元气大伤, 不知何日才能缓过劲来, 要是跟其他国家对上, 那真是毫无胜算可言。
  “相国, 你说寡人要不要派人去澄清谣言,否认这则谶言?”
  北王被其他国家冷下来的态度折磨得不轻, 之前周天子未曾出手时的忐忑刚刚散去, 现实的冷水就泼了他满头。
  北国需要其他国家的帮助,不能在这个时候将其他国家得罪死。
  苏望闻言,拱手冲北王一拜,严肃着一张脸, 摇了摇头说道:“大王,不妥。”
  “有何不妥?眼下争霸对北国来说毫无益处,既然不能出手争天下,何苦担上骂名?”
  北王其实心里很不好受,他当初不择手段上位,可不是为了今日受气!
  可形势比人强,他不受气就得挨打,他得罪不起周天子,只能乖乖缩着脖子当乌龟王八。
  “大王,此谶言是天地神明所说,北国若是否认,岂不是对神明不敬?况且,今日北国无力争天下,难不成日后北国都不争天下了吗?”
  此计歹毒,苏望一边说着,一边心里感叹,也不知道是谁给周天子献策,竟一下子打中了他们的七寸。
  明知谶言落到头上不是好事,他们也不能拼命甩开,他们总得为日后着想。
  北王脸色难看极了,他默不吭声,眼珠子转了几圈,想不到该如何应对。
  “那难道就任由此谶言传遍天下,叫其他诸侯王将北国视作仇敌吗?景昌若再打来,其他诸侯王还会帮北国吗?”
  北王有野心,可北国现在没足够的实力啊!
  现实就是叫人如此难受,现如今的局面可真是进退两难。
  苏望沉思片刻,最后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劝说北王不要急着澄清此事,他直言道:“可是大王,就算没有这则谶言,北国也永远不可能得到其他诸侯王的友谊,此次其他诸侯王相助,并非为北国,而是为自身,只要他们不想让景昌那位周天子一统天下,景昌再打北国,他们还是要出兵相助。”
  诸侯王之间是竞争关系,说句不好听的,全是仇敌。
  既然是敌人,那还惧怕和敌人之间关系不好吗?
  敌人相帮并非为情谊而是为利益,只要北国还有利用价值,那群诸侯王就得帮忙,就好比现在,安王恨极了北国,也十分忌惮北国,但还不是要捏着鼻子将物资和人都送来,不管是送多还是送少,都得送,否则北国一蹶不振,最后受难的是他安国。
  其余诸侯国同理,使臣再如何说话难听,还不是要到奉宝来说话?他们那么不喜欢北国,有能耐别让使臣带着东西来啊。
  苏望在这件事上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所以他劝北王,别被那点儿恶意吓住,周天子想给他们安个天命所归的名头,他们就接下来,毕竟这算是抬举北国了,之前明面上真正天命所归的人,只有一个周天子,现在多了北王。
  北王听着苏望的解释,慌乱的心逐渐安稳下来,最后甚至还笑出声了。
  “哈哈哈哈!如此说来,周天子岂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好!相国所言甚是,天命所归之人,可不止她周天子一人!”
  苏望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人时,效果拔群,北王一下子就支棱起来了。
  说服完北王后,趁着北王心情好,苏望将之前几件被耽搁的事情都提了一句,北王也不像此前一样挑刺了,大手一挥,表示全都同意,让苏望自己看着办。
  只要北王保持这种乐观的心态,之后奉宝城的天就能晴朗了。
  苏望在王宫里跟北王笑着说话,等一出王宫,脸唰的一下变得极为阴沉。
  他跟北王说的那些话,是挑事情好的一方面说得,确实都是实话,乍一听确实挺能唬人,看把北王哄得,高兴地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但事情坏的一方面,他是一句没提,甚至还有意引导北王,不让他往那方面想。
  苏望觉得,让北王明白事情坏的方面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叫北王糊涂着,省得敌人还没打过来,北王自己先把北国给弄死了。
  北王到底是年轻,不知道人性多变,人心叵测,还真以为顶个天命所归的帽子,就真能成为这天底下第二个天命所归之人。
  周天子背靠大周朝正统,那是几百年来天下的共识,可即便有大周朝历代天下之主为其撑腰,如果景昌没有强大起来,周天子天命所归的名头,也早就被其他诸侯王给抹除了。
  诸侯王要争天下,如何能忍得住头顶上一直压着一个人?
  北国对比如今的景昌,没有任何优势,没有先祖撑腰,没有名正言顺,光靠一则谶言,这天命所归的帽子顶在脑袋上,那是风一吹就散成灰的假象。
  在帽子没有彻底散成灰前,北国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诸侯王敌视。
  如此情况,光澄清谶言为假没用,谁都不信北王不想要这顶帽子,北王都称王了,他说自己不想当天下共主,哪个傻子信啊。
  如今北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强大己身,用实力将帽子坐实,另一条路是老老实实缩着脖子当没听说过这则谶言,别认下来,能躲开多少恶意,就躲多少。
  苏望头疼极了,那周天子年岁比北王还要小,怎么手段如此狠厉,难不成周王室真是那天命共主,是天生的君王吗?
  认为沈知微天生君王的人,现在在景昌可太多了。
  尤其是以妫央为首的一群臣工,谶言是妫央亲自占卜得来,这八个字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妫央比谁都清楚。
  北王现在究竟有多难受,妫央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大王稍稍出手,北王就差点儿被直接赶下饭桌,妫央这叫个高兴,他觉得在大王的带领下,天下一统有望了。
  “大王对中郎将可真是好,为了给中郎将出气,竟不惜布下如此大局,借助神名,日后中郎将可要为大王更加尽心才好,不要辜负大王这份重视啊。”
  妫央这话落在胡幼安耳朵里,酸里酸气的。
  胡幼安懒得搭理这个又在拈酸吃醋的家伙,妫央的心大概是根针,因为他心眼也就针眼那么大。
  “过几日,吾便会带着医师青竹回永明,郡守可要一同启程?”
  胡幼安发出同行邀请,主要是妫央跟着她的人一起走,比较安全。
  妫央则不想离开景昌,他好不容易回来了,就这么又走,他是真不舍得,所以他果断拒绝道:“大王并未下令,央还想在景昌多待些日子。”
  “郡守之位不可空着太久。”
  胡幼安不是在催促妫央赶紧回去,而是在告诉他,如果真的要留在景昌,最好的办法是赶紧给永明找个合适的郡守,只要永明有人管了,他也就自由了。
  看大王用妫央用得顺手的样子,胡幼安觉得如果有选择,大王也会愿意让妫央留在景昌。
  妫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冲胡幼安一拜谢,他当局者迷,光想着死乞白赖的留在景昌,却没想着如何让大王亲口将他留住,胡幼安的提醒很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