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因为被在意之物挡住了眼睛,所以他没看见闻桃身上的问题。
现在经由胡幼安这个局外人点破,他突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像妫央和闻桃会因为胡幼安一枝独秀,往大王身边举荐人才一样,闻桃现在锋芒太盛,她想再进一步难上加难,反对者不光是妫央。
甚至可以说,闻桃想要守住她的太宰之位,都很难。
沈知微也在考虑闻桃的事情。
闻桃实在是太辛苦了。
事情太多,外头在打仗,景昌在搞基建,学宫和科举的事情又繁琐得很,外加景昌一些靠北的村落也受到了雪灾的影响,身为太宰,闻桃还得帮着沈知微盯赈灾的事情。
沈知微看着闻桃每天忙得团团转,觉得闻桃应该是撑不到组建内阁的时候。
而且,不止一个人跟沈知微说,闻桃现在的权力太大了。
烟霞甚至都在跟沈知微旁敲侧击,提示沈知微,如今闻家父女俩同朝为官,一为太傅一为太宰,而闻桃的老师还在学宫主事,她的同窗更是掌控着大半汴地,实在是过于危险。
如今闻家的权力,都快比昔日的汴王还要大了。
不得不防。
“说闻桃所持权力巨大,予也想找个人来分担一二,你也看见了,如今太宰忙得眼底青黑一片,比予这个天子还要忙上许多,但满朝臣工,有谁能为太宰分忧呢?”
沈知微是真心提问,并不是在反驳烟霞提出来的问题。
烟霞跟在大王身边多日,也清楚大王的性子,知道大王不会因为这么一句话就心生不满。
她知道大王是真的想让自己给出出主意。
“大王此前分出六部,或许六部尚书都可以帮忙。”
“他们?他们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手底下的人也没管明白,这两日天天在朝会上吵,予听着是烦不胜烦。”
沈知微一说到朝会,脸上就浮现出烦躁的神情了。
以前景昌比较小,官员少,事情也少,朝会五天一次,大朝会更是少的不行。
后来随着沈知微手底下的地盘逐渐扩大,现在朝会已经缩短至两天一次,大朝会为五天一次,沈知微的工作量成倍往上翻,奏折多得一眼看不见头。
要不是沈知微在后宫组建女官秘书团,让女官们分担了一部分,她每天光批奏折就得忙死。
但是权力给出去,不能没有任何制衡,女官们拿到了权力,朝堂上必须也得有制衡的人。
沈知微觉得首辅的内阁是制衡女官的力量,女官其实就像是宦官,朝堂官员和宦官对立,这是历朝历代皇帝都在做的事情,必须让两者之间达成平衡,皇帝作为第三方,才能将大权牢牢掌控在手里。
因为内阁还没有组建,光靠现在的官员,根本无法和女官团相互制约,闻桃一个人顶一个内阁,她不忙才怪呢。
烟霞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选谁好了,放眼朝堂,还真没几个能用的官员。
景昌原本剩下的官员都不太行,后来他们举荐的人,才刚上手没多久,沈知微敢用,朝臣们还不敢用呢,怕是别国的细作。
这可真是两难的结局,不能放任闻桃的权力扩大,又找不着能为她分权的人。
“或许此次科举后就能找到了,科举出来的官员,用着最放心。”
沈知微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科举上。
冬日逐渐过去,战争也随着春风吹来而暂歇,农人于田间开始劳作,天地万物复苏,景昌城陷入了更加热闹的繁华之中。
通过一个冬天的选考,最终参与科举的考试人数多达五百人。
五百人其实也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强,而且这是第一年,有了第一年成功的案例,第二年参考人数应该会上升,等再过几年,景昌学宫培养出来的学子毕业,沈知微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用人捉襟见肘了。
到时候再打下地盘,也不用担心砍了原住贵族,没人顶上管理的位置。
沈知微坐在大殿之中,看向宫门的方向,她在等第一场科举结束,等考生离场,试卷封名送入王宫。
忙得瘦了好几圈的闻桃以及她的同僚们都在大殿里等,除了监考的昶子、太傅以及吏部尚书,其余人都等着判卷呢。
此次科举成绩如何,关系着整个朝廷的未来,他们当然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考试持续三天,第一天清晨入场,第四天清晨散场,因为考试科目没有后世那么多,所以只有这一场。
对于现在的学子来说,这种强度的考试没有任何压力,现在的学子都喜欢到处游学,外头兵荒马乱,学子敢游学,身上都有功夫,一个个全都是舞刀弄剑的好手,身体素质那叫个强。
等了小半个时辰,沈知微看了一沓子奏折,考场的官吏才跟着王宫侍卫入内,侍卫们抬着两个封好的箱子进来,摆放在殿内。
“诸位爱卿,开始阅卷吧,这两日就不要出宫了,直到所有考卷全都批阅完,你们再走。”
“臣等遵命。”
大臣们早就知道这期间不能外出,其实在冬天开始,他们就不敢跟任何人私下来往了,就怕担上舞弊的帽子,沈知微之前说过,谁敢舞弊,她就摘了谁全族的脑袋。
灭族大罪等同谋逆,他们可不敢在这上面试探大王是否仁慈。
第65章沈知微:北王你消停点儿……
批阅考卷的速度并不快, 虽然人多,但是架不住考卷更多,而且考卷需得所有人都过一遍手,不是一个人单独看, 这也是为了防止舞弊。
因为所有人都得批阅一遍, 速度就更慢了。
等到第三日, 所有考卷才都批阅完毕,官吏将考卷都带走, 统计成绩去了。
忙活了好几天的几位大臣, 无精打采的出了宫, 一个个回家后洗漱完就躺下了, 感觉身体被掏空。
唯有闻桃,不光没走,还跑到沈知微面前, 去汇报其他事情。
闻桃眼下的青黑似乎淡了一些,每天只是批阅考卷的工作量相比于她平常的工作量要少得多,这些日子, 她估计就当自己是在宫中休沐了。
“大王, 商业街已经完全建好了, 学堂也全都建设完毕, 只有居民区还需要一些时日,估计要等到夏末才能竣工。”
闻桃说着, 略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
沈知微看出她有心事, 关切问道:“可是有什么地方不顺利?”
“并无,只是北国的兵马不日便要撤回了,筠子等人也要到景昌,现在科举已经结束, 他们来了之后恐怕只能暂在学宫内读书,景昌的学堂缺少良师,下臣想让筠子的学生去担任老师。”
沈知微不解,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到时候跟筠子说说就行了。
沈知微刚要开口,就看见闻桃眉头锁死,脸上的神情都不是为难了,而是难看。
她恍然,筠子等人是闻桃的老师昶子邀请而来,经此一遭,筠子等人的名字也算是传遍天下了,谁都知道北国国君因为害怕筠子入景昌,不惜与景昌开战,所以天下人都觉得,筠子等人是不世出的天才,得到筠子等人,就能一统天下。
这样的好名声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可对于闻桃来说,这个名声没有丝毫好处,全都是坏处。
名声越大,筠子等人入学宫后,就越是要小心对待,否则一个怠慢,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就会落在沈知微身上,认为沈知微不善待人才。
但是要怎么小心对待呢?是不是应该将人接回来后,就马上赐予官位?
可这样一来,接回来的哪儿是人才,完全就是祖宗啊。
将筠子的学生各自分散到学堂当讲师也不成,那些学生现在还没学会普通话和简体字,学生还得继续当学生,怎么教学生?
而且普通学堂刚刚建成,对外没有丝毫名气,让筠子等人去教书,在外界看来也是一种怠慢。
“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筠子等人没有赶上第一届科举,等下一届全凭实力说话,倒也不失为一种公平。景昌与北国这一战,表面上是为了筠子等人,实际上是因为什么,天下人心知肚明,不必将筠子等人捧上神坛。”
沈知微放缓语调,轻柔地同闻桃说着话。
闻桃最近不光身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目前手底下就这一个全才,沈知微可不想让对方出毛病。
“喏,大王说得是,是桃想多了。”
沈知微叹口气,起身走到闻桃身前,拍了拍她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阿桃,你是太宰,就像是予的相国,你肩上的担子非常重,担子越重,你在予的心中便越重要,对于大周来说,你是无与伦比的存在,若非有诸侯王乱政在前,予定会封你为王,为予镇守一方,所以不必想太多,无论你想怎么做,予都会支持你。”
沈知微很少会讲这种关怀人的话,她总觉得这种话很空,听起来很没必要。
但是对上闻桃略有些疲惫的眼神时,沈知微突然就发现,这种话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这个年代也没心理医生,闻桃忙得都没有多少娱乐时间了,要是再不提振心情,她都担心闻桃会直接抑郁了。
现在经由胡幼安这个局外人点破,他突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像妫央和闻桃会因为胡幼安一枝独秀,往大王身边举荐人才一样,闻桃现在锋芒太盛,她想再进一步难上加难,反对者不光是妫央。
甚至可以说,闻桃想要守住她的太宰之位,都很难。
沈知微也在考虑闻桃的事情。
闻桃实在是太辛苦了。
事情太多,外头在打仗,景昌在搞基建,学宫和科举的事情又繁琐得很,外加景昌一些靠北的村落也受到了雪灾的影响,身为太宰,闻桃还得帮着沈知微盯赈灾的事情。
沈知微看着闻桃每天忙得团团转,觉得闻桃应该是撑不到组建内阁的时候。
而且,不止一个人跟沈知微说,闻桃现在的权力太大了。
烟霞甚至都在跟沈知微旁敲侧击,提示沈知微,如今闻家父女俩同朝为官,一为太傅一为太宰,而闻桃的老师还在学宫主事,她的同窗更是掌控着大半汴地,实在是过于危险。
如今闻家的权力,都快比昔日的汴王还要大了。
不得不防。
“说闻桃所持权力巨大,予也想找个人来分担一二,你也看见了,如今太宰忙得眼底青黑一片,比予这个天子还要忙上许多,但满朝臣工,有谁能为太宰分忧呢?”
沈知微是真心提问,并不是在反驳烟霞提出来的问题。
烟霞跟在大王身边多日,也清楚大王的性子,知道大王不会因为这么一句话就心生不满。
她知道大王是真的想让自己给出出主意。
“大王此前分出六部,或许六部尚书都可以帮忙。”
“他们?他们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手底下的人也没管明白,这两日天天在朝会上吵,予听着是烦不胜烦。”
沈知微一说到朝会,脸上就浮现出烦躁的神情了。
以前景昌比较小,官员少,事情也少,朝会五天一次,大朝会更是少的不行。
后来随着沈知微手底下的地盘逐渐扩大,现在朝会已经缩短至两天一次,大朝会为五天一次,沈知微的工作量成倍往上翻,奏折多得一眼看不见头。
要不是沈知微在后宫组建女官秘书团,让女官们分担了一部分,她每天光批奏折就得忙死。
但是权力给出去,不能没有任何制衡,女官们拿到了权力,朝堂上必须也得有制衡的人。
沈知微觉得首辅的内阁是制衡女官的力量,女官其实就像是宦官,朝堂官员和宦官对立,这是历朝历代皇帝都在做的事情,必须让两者之间达成平衡,皇帝作为第三方,才能将大权牢牢掌控在手里。
因为内阁还没有组建,光靠现在的官员,根本无法和女官团相互制约,闻桃一个人顶一个内阁,她不忙才怪呢。
烟霞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选谁好了,放眼朝堂,还真没几个能用的官员。
景昌原本剩下的官员都不太行,后来他们举荐的人,才刚上手没多久,沈知微敢用,朝臣们还不敢用呢,怕是别国的细作。
这可真是两难的结局,不能放任闻桃的权力扩大,又找不着能为她分权的人。
“或许此次科举后就能找到了,科举出来的官员,用着最放心。”
沈知微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科举上。
冬日逐渐过去,战争也随着春风吹来而暂歇,农人于田间开始劳作,天地万物复苏,景昌城陷入了更加热闹的繁华之中。
通过一个冬天的选考,最终参与科举的考试人数多达五百人。
五百人其实也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强,而且这是第一年,有了第一年成功的案例,第二年参考人数应该会上升,等再过几年,景昌学宫培养出来的学子毕业,沈知微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用人捉襟见肘了。
到时候再打下地盘,也不用担心砍了原住贵族,没人顶上管理的位置。
沈知微坐在大殿之中,看向宫门的方向,她在等第一场科举结束,等考生离场,试卷封名送入王宫。
忙得瘦了好几圈的闻桃以及她的同僚们都在大殿里等,除了监考的昶子、太傅以及吏部尚书,其余人都等着判卷呢。
此次科举成绩如何,关系着整个朝廷的未来,他们当然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考试持续三天,第一天清晨入场,第四天清晨散场,因为考试科目没有后世那么多,所以只有这一场。
对于现在的学子来说,这种强度的考试没有任何压力,现在的学子都喜欢到处游学,外头兵荒马乱,学子敢游学,身上都有功夫,一个个全都是舞刀弄剑的好手,身体素质那叫个强。
等了小半个时辰,沈知微看了一沓子奏折,考场的官吏才跟着王宫侍卫入内,侍卫们抬着两个封好的箱子进来,摆放在殿内。
“诸位爱卿,开始阅卷吧,这两日就不要出宫了,直到所有考卷全都批阅完,你们再走。”
“臣等遵命。”
大臣们早就知道这期间不能外出,其实在冬天开始,他们就不敢跟任何人私下来往了,就怕担上舞弊的帽子,沈知微之前说过,谁敢舞弊,她就摘了谁全族的脑袋。
灭族大罪等同谋逆,他们可不敢在这上面试探大王是否仁慈。
第65章沈知微:北王你消停点儿……
批阅考卷的速度并不快, 虽然人多,但是架不住考卷更多,而且考卷需得所有人都过一遍手,不是一个人单独看, 这也是为了防止舞弊。
因为所有人都得批阅一遍, 速度就更慢了。
等到第三日, 所有考卷才都批阅完毕,官吏将考卷都带走, 统计成绩去了。
忙活了好几天的几位大臣, 无精打采的出了宫, 一个个回家后洗漱完就躺下了, 感觉身体被掏空。
唯有闻桃,不光没走,还跑到沈知微面前, 去汇报其他事情。
闻桃眼下的青黑似乎淡了一些,每天只是批阅考卷的工作量相比于她平常的工作量要少得多,这些日子, 她估计就当自己是在宫中休沐了。
“大王, 商业街已经完全建好了, 学堂也全都建设完毕, 只有居民区还需要一些时日,估计要等到夏末才能竣工。”
闻桃说着, 略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
沈知微看出她有心事, 关切问道:“可是有什么地方不顺利?”
“并无,只是北国的兵马不日便要撤回了,筠子等人也要到景昌,现在科举已经结束, 他们来了之后恐怕只能暂在学宫内读书,景昌的学堂缺少良师,下臣想让筠子的学生去担任老师。”
沈知微不解,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到时候跟筠子说说就行了。
沈知微刚要开口,就看见闻桃眉头锁死,脸上的神情都不是为难了,而是难看。
她恍然,筠子等人是闻桃的老师昶子邀请而来,经此一遭,筠子等人的名字也算是传遍天下了,谁都知道北国国君因为害怕筠子入景昌,不惜与景昌开战,所以天下人都觉得,筠子等人是不世出的天才,得到筠子等人,就能一统天下。
这样的好名声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可对于闻桃来说,这个名声没有丝毫好处,全都是坏处。
名声越大,筠子等人入学宫后,就越是要小心对待,否则一个怠慢,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就会落在沈知微身上,认为沈知微不善待人才。
但是要怎么小心对待呢?是不是应该将人接回来后,就马上赐予官位?
可这样一来,接回来的哪儿是人才,完全就是祖宗啊。
将筠子的学生各自分散到学堂当讲师也不成,那些学生现在还没学会普通话和简体字,学生还得继续当学生,怎么教学生?
而且普通学堂刚刚建成,对外没有丝毫名气,让筠子等人去教书,在外界看来也是一种怠慢。
“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筠子等人没有赶上第一届科举,等下一届全凭实力说话,倒也不失为一种公平。景昌与北国这一战,表面上是为了筠子等人,实际上是因为什么,天下人心知肚明,不必将筠子等人捧上神坛。”
沈知微放缓语调,轻柔地同闻桃说着话。
闻桃最近不光身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大,目前手底下就这一个全才,沈知微可不想让对方出毛病。
“喏,大王说得是,是桃想多了。”
沈知微叹口气,起身走到闻桃身前,拍了拍她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阿桃,你是太宰,就像是予的相国,你肩上的担子非常重,担子越重,你在予的心中便越重要,对于大周来说,你是无与伦比的存在,若非有诸侯王乱政在前,予定会封你为王,为予镇守一方,所以不必想太多,无论你想怎么做,予都会支持你。”
沈知微很少会讲这种关怀人的话,她总觉得这种话很空,听起来很没必要。
但是对上闻桃略有些疲惫的眼神时,沈知微突然就发现,这种话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这个年代也没心理医生,闻桃忙得都没有多少娱乐时间了,要是再不提振心情,她都担心闻桃会直接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