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闲下来沈知微想起了那个商贾说的话,她让闻桃入宫来,汴安北三国之间的爱恨情仇,闻桃应该比较清楚。
让那个商贾自己去跟闻桃说,她只负责触发特殊事件就行。
来到这个世界后,沈知微可算是找到了一个支撑点,那就是特殊事件,她现在就像是刚上头一个游戏,满脑子都是通关通关,终于不那么咸鱼了!
咸鱼翻了个身,接着将所有工作都扔给了属下,自己则去睡觉了。
咸鱼翻身不还是咸鱼?只是翻个面,晒得更均匀罢了。
她在路上晃晃悠悠走了那么多天,骨架子都快被颠碎了,必须好好睡觉,好好补一补身体,她还长个子呢!
不求长到胡幼安那么高,好歹也得过一米七吧?在这个人均营养不良的时代,一米七的身高足以一览众山小。
闻桃入宫后都没见到沈知微,直接被领到偏殿见了商贾郑。
郑在面对闻桃时,没有分析天下大局,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了他打听到的各种消息,力求让闻桃相信他,并且愿意派点儿人手给他,助他在其中挑拨离间。
闻桃听完后,面上清浅笑容未变,也没说信,也没说不信,只询问起一些北国的事情。
郑应答如流,尤其是说起北国的风土人情,他完全不会心虚。
闻桃最后邀约郑于三日后到府上一叙,随后就跟宫人说了一声,离了王宫,回到闻府。
接着她派人去查一查那商人郑的来历,以及他的亲眷如今都在何处,静等消息。
闻桃刚从宫里出来不久,恶客就又上门了。
汴宵来了第一句话就是让闻桃为她引荐,她想与大王见面。
闻桃对汴宵的态度很是不满,淡声说道:“师姐,这可不是求人办事的态度。”
“师妹何时这样注重态度了?昔年你在汴国时,拒了宵对你的招揽,是你亲口说,天下无明主,要回故里潜心修学,当初你是因为宵态度不好,所以才拒了此事吗?”
汴宵笑吟吟的表情,带着几分积年的不满。
闻桃沉默,其实那也就是两年前的事情,那时她刚至及笄之年,汴宵便上门来,请她为门客。
汴宵身份特殊,但她身上留着汴公的血,如果运作一番,不是全然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只是闻桃拒了。
汴宵不说恼羞成怒,但确实是在心里记住了此事,此后两年没与闻桃通过一次信,连此次上门都是无礼的直接叩门,未曾送过拜帖。
“幼时你曾说过,要为心中明主征战天下,闻桃,宵不是你心中的明主,难道不能见一见你心中明主,究竟是何模样吗?”
“大王不一定会愿意见你。”
闻桃说不出其他,只好将沈知微搬出来拒绝汴宵。
“试试又有何妨?”
汴宵坚持,闻桃也就松口了,等汴宵离开,闻桃立马叫人来,询问汴宵来景昌的真实原因。
之前汴宵上门,她就派人去查了,只是她离开汴国有段时间,汴国那边的事情不太好查,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查出原因来。
“再查,一定要将此事查清楚!”
做事的门客应了一声,表情也严肃了几分,之前只是随便查查,现在真得动用一些闻家的力量了。
“女郎,为何要答应此人无礼的请求?汴宵此人疯疯癫癫,若是叫大王动怒,恐会连累女郎。”
门客很是担心闻桃,闻桃叹口气,“到底是昔日同门,老师收她做弟子,她不会败坏师门名声,对大王无礼。”
闻桃很清楚汴宵对师门的感情,对于汴宵来说,老师是她第一个家人,师门就是她的家。
谁都有可能对师门不利,而那个人,永远不会是汴宵。
汴宵从闻府离开后,叫了人一辆牛车,慢悠悠往城外而去。
那牛车将她放在一处村庄前就离开了,汴宵付了刀币给赶车之人,随后将沉甸甸的刀币重新放回怀中。
景昌附近流行使用的刀币乃是汴国铸造的汴刀币,汴刀币不管是在景昌,还是在其他地方,都花的出去,这是因为汴国曾经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天下贵族向往的文道圣地。
这几年,安国币与北国币也渐渐流传开来,与此同时还有其余几个大诸侯国的货币,就如周王室造出的王室币不再被人使用一般,汴国也逐渐没落了。
汴宵嗤笑半声,没再多想,她已经决意彻底离开汴国,日后不管汴国是什么模样,都与她无关。
她一路往前走,很快就遇到了几个一脸惊叹的庶民。
那些庶民见她光洁的皮肤与整齐的牙齿,立马跪地行礼,哪怕汴宵并未穿着绸缎锦衣,她依旧和真正的庶民完全不同。
汴宵揣手笑道:“吾听闻附近有祥瑞,特意从景昌而来,诸位莫要惊慌,还请告知一二。”
她态度很和善,庶民们却不敢轻易对待,他们这些年见多了那些贵人变脸的样子,别看现在笑得和善,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就有可能引来一阵拳打脚踢,甚至很可能被贵族家中的奴仆侍卫捆起来吊打一番,只为取乐。
几个庶民将身子低的更低,恨不得整个人贴在地上,以表自身卑微,他们哆哆嗦嗦回答了汴宵的问题,期间因为害怕恐惧,话说得不清楚,吓得脸色惨白,几近晕厥。
汴宵全程都是笑着,没有任何动作,她就静静等庶民平静下来,告诉她想要知道的事情。
等庶民们说完,汴宵从怀里掏出刚刚收起的刀币,看也不看,拿出一把直接分给三人。
“赏你们的,你们做得不错,以后看见贵人,可得绕着走。”
明明是意外之财,三人面上却不见丝毫欢喜,闻言更是心里面上一同点头,下次他们看见贵人,绝对会先躲开。
汴宵说完抬步离开,没有注意那三人,等那三人意识到贵人离开时,腿都跪麻了。
“这、这位贵人给了好多刀币,看来贵人也不全是坏的啊。”
“没听那贵人说吗?见到贵人必须绕着走,不是每一次都能这么好运。”
“快走吧快走吧,你们之前没有听那庄子上的庶民说吗?那庄子的地都是一位大贵人的,庶民来看,很可能会冲撞大贵人啊。”
“唉,本想与那庄子上的人换些粮种,拿刀币买也可,没想到,是贵人的庄子。”
“那庄子与寻常贵人的庄子不同,管事似乎也是一个庶民。”
“怎么可能有庶民做庄子的管事,别想了,快些回家去,晚了恐会被路上的狼叼了去!”
几个庶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相伴回家去了。
另一头,汴宵一边往前走,一边在心里叫奇。
她听说,天子农庄上出了一件怪事,起初恐是天罚,种粟的田里,冒出一堆杂草来。
后来又听景昌的人说,非是天罚,而是天赐神物,那是麦,也是粮食,而且有麦的田地里,黍的穗子看上去沉甸甸的,一瞧就知今年有个好收成。
麦,汴宵见过,黍,汴宵也见过,两者一起种,汴宵没见过。
麦需要水,而黍极耐旱,两者一起种,很难平衡两者的要求,而黍很快就能成熟,麦却要慢一些。
而且麦不太好吃,贵族们很少会种。
汴宵越想越觉得好奇,这才会特意过来看看,是谁种地这样厉害,能同时种出两种粮食。
天子农庄,竟有人敢这样折腾,想来是得了天子的允许,汴宵深觉周天子大胆,那个种麦的家伙也够大胆。
难道就不怕两者一起种,导致粮食减产吗?这可是土地,哪怕是最不懂事的贵族之后,都不敢随意对待土里的粮食。
等汴宵看到许多人口中的地时,直接震惊得瞳孔地震了。
这黍的穗子怎么会如此饱满?那麦还没有变黄,可也能看出每一株麦穗里几乎都有麦子。
见惯了稀稀疏疏,穗子里多有空壳的田地,再看那穗子将庄稼压弯腰的场景,给人的冲击力无比巨大。
怪不得庶民们会说这是天降祥瑞,要说靠人力做到这样,汴宵也不信啊!
所以这到底是哪家的地,难不成是请了最好的农官来伺候田地,才长出这么好的黍来?
连那麦都比汴宵在汴国看到的要挺拔精神许多。
汴宵在田梗上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时,沈知微也被震惊了。
她被震惊,是她看见了胡幼安从泰晟送来的信,这一封信是胡幼安跟沈知微说明,此次大战,她们的战利品有多少。
沈知微快不认识数了,上面的金银太多了,还有各种布料,奇珍异宝,甚至还有一大串以万为单位的奴隶。
泰晟那么个小地方,竟然有一万以上的奴隶。
看到战利品总结报告的最后,沈知微激动的心情被泼了一盆冷水。
按照礼法,那一万以上的奴隶里,有五千左右,要为泰晟候父子俩陪葬,到地下依旧伺候他们。
还有金银细软里,也有一批陪葬名单,因为泰晟候父子俩是自缢,死时还有爵位在身,侯爵之死,不能随意办。
让那个商贾自己去跟闻桃说,她只负责触发特殊事件就行。
来到这个世界后,沈知微可算是找到了一个支撑点,那就是特殊事件,她现在就像是刚上头一个游戏,满脑子都是通关通关,终于不那么咸鱼了!
咸鱼翻了个身,接着将所有工作都扔给了属下,自己则去睡觉了。
咸鱼翻身不还是咸鱼?只是翻个面,晒得更均匀罢了。
她在路上晃晃悠悠走了那么多天,骨架子都快被颠碎了,必须好好睡觉,好好补一补身体,她还长个子呢!
不求长到胡幼安那么高,好歹也得过一米七吧?在这个人均营养不良的时代,一米七的身高足以一览众山小。
闻桃入宫后都没见到沈知微,直接被领到偏殿见了商贾郑。
郑在面对闻桃时,没有分析天下大局,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了他打听到的各种消息,力求让闻桃相信他,并且愿意派点儿人手给他,助他在其中挑拨离间。
闻桃听完后,面上清浅笑容未变,也没说信,也没说不信,只询问起一些北国的事情。
郑应答如流,尤其是说起北国的风土人情,他完全不会心虚。
闻桃最后邀约郑于三日后到府上一叙,随后就跟宫人说了一声,离了王宫,回到闻府。
接着她派人去查一查那商人郑的来历,以及他的亲眷如今都在何处,静等消息。
闻桃刚从宫里出来不久,恶客就又上门了。
汴宵来了第一句话就是让闻桃为她引荐,她想与大王见面。
闻桃对汴宵的态度很是不满,淡声说道:“师姐,这可不是求人办事的态度。”
“师妹何时这样注重态度了?昔年你在汴国时,拒了宵对你的招揽,是你亲口说,天下无明主,要回故里潜心修学,当初你是因为宵态度不好,所以才拒了此事吗?”
汴宵笑吟吟的表情,带着几分积年的不满。
闻桃沉默,其实那也就是两年前的事情,那时她刚至及笄之年,汴宵便上门来,请她为门客。
汴宵身份特殊,但她身上留着汴公的血,如果运作一番,不是全然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只是闻桃拒了。
汴宵不说恼羞成怒,但确实是在心里记住了此事,此后两年没与闻桃通过一次信,连此次上门都是无礼的直接叩门,未曾送过拜帖。
“幼时你曾说过,要为心中明主征战天下,闻桃,宵不是你心中的明主,难道不能见一见你心中明主,究竟是何模样吗?”
“大王不一定会愿意见你。”
闻桃说不出其他,只好将沈知微搬出来拒绝汴宵。
“试试又有何妨?”
汴宵坚持,闻桃也就松口了,等汴宵离开,闻桃立马叫人来,询问汴宵来景昌的真实原因。
之前汴宵上门,她就派人去查了,只是她离开汴国有段时间,汴国那边的事情不太好查,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查出原因来。
“再查,一定要将此事查清楚!”
做事的门客应了一声,表情也严肃了几分,之前只是随便查查,现在真得动用一些闻家的力量了。
“女郎,为何要答应此人无礼的请求?汴宵此人疯疯癫癫,若是叫大王动怒,恐会连累女郎。”
门客很是担心闻桃,闻桃叹口气,“到底是昔日同门,老师收她做弟子,她不会败坏师门名声,对大王无礼。”
闻桃很清楚汴宵对师门的感情,对于汴宵来说,老师是她第一个家人,师门就是她的家。
谁都有可能对师门不利,而那个人,永远不会是汴宵。
汴宵从闻府离开后,叫了人一辆牛车,慢悠悠往城外而去。
那牛车将她放在一处村庄前就离开了,汴宵付了刀币给赶车之人,随后将沉甸甸的刀币重新放回怀中。
景昌附近流行使用的刀币乃是汴国铸造的汴刀币,汴刀币不管是在景昌,还是在其他地方,都花的出去,这是因为汴国曾经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天下贵族向往的文道圣地。
这几年,安国币与北国币也渐渐流传开来,与此同时还有其余几个大诸侯国的货币,就如周王室造出的王室币不再被人使用一般,汴国也逐渐没落了。
汴宵嗤笑半声,没再多想,她已经决意彻底离开汴国,日后不管汴国是什么模样,都与她无关。
她一路往前走,很快就遇到了几个一脸惊叹的庶民。
那些庶民见她光洁的皮肤与整齐的牙齿,立马跪地行礼,哪怕汴宵并未穿着绸缎锦衣,她依旧和真正的庶民完全不同。
汴宵揣手笑道:“吾听闻附近有祥瑞,特意从景昌而来,诸位莫要惊慌,还请告知一二。”
她态度很和善,庶民们却不敢轻易对待,他们这些年见多了那些贵人变脸的样子,别看现在笑得和善,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就有可能引来一阵拳打脚踢,甚至很可能被贵族家中的奴仆侍卫捆起来吊打一番,只为取乐。
几个庶民将身子低的更低,恨不得整个人贴在地上,以表自身卑微,他们哆哆嗦嗦回答了汴宵的问题,期间因为害怕恐惧,话说得不清楚,吓得脸色惨白,几近晕厥。
汴宵全程都是笑着,没有任何动作,她就静静等庶民平静下来,告诉她想要知道的事情。
等庶民们说完,汴宵从怀里掏出刚刚收起的刀币,看也不看,拿出一把直接分给三人。
“赏你们的,你们做得不错,以后看见贵人,可得绕着走。”
明明是意外之财,三人面上却不见丝毫欢喜,闻言更是心里面上一同点头,下次他们看见贵人,绝对会先躲开。
汴宵说完抬步离开,没有注意那三人,等那三人意识到贵人离开时,腿都跪麻了。
“这、这位贵人给了好多刀币,看来贵人也不全是坏的啊。”
“没听那贵人说吗?见到贵人必须绕着走,不是每一次都能这么好运。”
“快走吧快走吧,你们之前没有听那庄子上的庶民说吗?那庄子的地都是一位大贵人的,庶民来看,很可能会冲撞大贵人啊。”
“唉,本想与那庄子上的人换些粮种,拿刀币买也可,没想到,是贵人的庄子。”
“那庄子与寻常贵人的庄子不同,管事似乎也是一个庶民。”
“怎么可能有庶民做庄子的管事,别想了,快些回家去,晚了恐会被路上的狼叼了去!”
几个庶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相伴回家去了。
另一头,汴宵一边往前走,一边在心里叫奇。
她听说,天子农庄上出了一件怪事,起初恐是天罚,种粟的田里,冒出一堆杂草来。
后来又听景昌的人说,非是天罚,而是天赐神物,那是麦,也是粮食,而且有麦的田地里,黍的穗子看上去沉甸甸的,一瞧就知今年有个好收成。
麦,汴宵见过,黍,汴宵也见过,两者一起种,汴宵没见过。
麦需要水,而黍极耐旱,两者一起种,很难平衡两者的要求,而黍很快就能成熟,麦却要慢一些。
而且麦不太好吃,贵族们很少会种。
汴宵越想越觉得好奇,这才会特意过来看看,是谁种地这样厉害,能同时种出两种粮食。
天子农庄,竟有人敢这样折腾,想来是得了天子的允许,汴宵深觉周天子大胆,那个种麦的家伙也够大胆。
难道就不怕两者一起种,导致粮食减产吗?这可是土地,哪怕是最不懂事的贵族之后,都不敢随意对待土里的粮食。
等汴宵看到许多人口中的地时,直接震惊得瞳孔地震了。
这黍的穗子怎么会如此饱满?那麦还没有变黄,可也能看出每一株麦穗里几乎都有麦子。
见惯了稀稀疏疏,穗子里多有空壳的田地,再看那穗子将庄稼压弯腰的场景,给人的冲击力无比巨大。
怪不得庶民们会说这是天降祥瑞,要说靠人力做到这样,汴宵也不信啊!
所以这到底是哪家的地,难不成是请了最好的农官来伺候田地,才长出这么好的黍来?
连那麦都比汴宵在汴国看到的要挺拔精神许多。
汴宵在田梗上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时,沈知微也被震惊了。
她被震惊,是她看见了胡幼安从泰晟送来的信,这一封信是胡幼安跟沈知微说明,此次大战,她们的战利品有多少。
沈知微快不认识数了,上面的金银太多了,还有各种布料,奇珍异宝,甚至还有一大串以万为单位的奴隶。
泰晟那么个小地方,竟然有一万以上的奴隶。
看到战利品总结报告的最后,沈知微激动的心情被泼了一盆冷水。
按照礼法,那一万以上的奴隶里,有五千左右,要为泰晟候父子俩陪葬,到地下依旧伺候他们。
还有金银细软里,也有一批陪葬名单,因为泰晟候父子俩是自缢,死时还有爵位在身,侯爵之死,不能随意办。